【案例】挖出110名“硕鼠”亟需亡羊补牢(3)

【案例】挖出110名“硕鼠”亟需亡羊补牢(3)

莫让“垂直管理”变为监守自盗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涉及110人的系列案件,暴露出了管理监督上的诸多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各方应认真研究探讨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

这一系列案件突出暴露了中储粮系统纵向监督无力,横向监督缺失的严重问题。

据李长轩供述,他担任分公司总经理的十多年间,除了例行的会议、活动和上报有关材料,中储粮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情况。有时也会派人下来检查,基本上都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据河南分公司人员介绍,2008年,收到“转圈粮”的举报,中储粮总公司也曾派审计人员在河南分公司多个粮库展开大规模的专项检查,只查出一千多吨“转圈粮”,最终不了了之。

正如李长轩供述,省公司也很少过问下属各粮库的情况。记者调查了解到,河南分公司作为中储粮总公司派出机构,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下属粮库是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所以分公司对下属粮库主要是人事管理。在业务上,只有粮库监管、大块资金的划拨和报表统计,因此各粮库在粮食购销等业务运营上仍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机构设置上的先天不足,给各粮库主任及财务人员勾结粮商“暗度陈仓”提供了可乘之机。省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松散,加上人员多年不交流调整,各粮库负责人便长期盘踞作案。

一个典型案例是,乔建军在周口直属库主任岗位上干了10年,2011年携款外逃前,他先期将妻子孩子投资移民美国,2008年至2011年开始转移资金,此间他先后10次赴香港、7次去美国,并用其他名字另办一套护照,28次出境赴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对此都未加干预,也未履行审核保管其护照的职责。以致乔建军外逃直接造成亏库15.25万吨,直接损失3亿多元。

纵向监督软弱无力的同时,外部监督也处在缺失状态。对中储粮这样的央企,地方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日常监管的权力。而中储粮作为资金密集型央企,业务相关的银行本应监督粮食资金使用,但实际上监管作用也发挥不力。

由此,垂直管理成了“天高皇帝远”,无人监督,无人管理。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家粮食局原局长、中国粮食储备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的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是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成就。实践证明,中央储备的核心作用是显著的,为抵御国际、国内粮食市场波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白美清也认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窝案串案令人震惊,教训惨痛。案件暴露出管理层面的严重问题,要深刻总结教训,研究改进管理办法,实行有效的监督,人员要经常调岗轮换。

河南省检察院查办该系列案件后所做的检察建议指出,目前中储粮系统是“两级法人三级管理”,省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造成下属粮库主任权力过大。建议科学设置中储粮公司及下属粮库的组织架构,从体制上杜绝漏洞和弊端。同时建议,将总公司一家监管,改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储粮总公司共同监管,地方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监管,并可实行片区巡视管理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粮食业界人士提出,中储粮在经营运作流程上存在巨大漏洞。目前储备粮的收购、存储和销售都由中储粮一班人操作,仅靠相关业务银行监督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很难到位。建议将三个环节分开,如由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负责制定中央储备计划,由中储粮公司负责落实收粮、存粮,轮换粮销售必须交由其他企业负责,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格局。

靠“硕鼠”出逃拯救国家粮食安全?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烂掉了,目前全省涉案110人,这些贪吃粮食的“硕鼠”并不是靠制度被抓的,而是冷不丁因为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款3亿多元外逃才露出冰山一角。

河南是中国的大粮仓。粮食的利润都在分厘之间,粮商游走在分厘之间按说是很辛苦的,搬运粮食基本属于力气活。但是,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爆出的黑幕中我们看到,从“官鼠”到“民鼠”都不愿挣“笨钱”,而是愿意钻空子挣“巧钱”。国家为了粮食安全,投入巨额资金收购“托市粮”,结果被“硕鼠们”坐着不动中饱私囊。检察机关查明的几个犯罪特征发人深省,比如,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涉案的81人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犯罪主体集中;犯罪主要环节是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过程中贪污、挪用粮食资金;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粮库主任与财务人员直接操作,不通过专业化侦查手段很难查获;窝案串案居多,几乎全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等。这些特征是不是专属河南分公司所独有?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存在?有没有举一反三的可能性?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的。

河南分公司几乎全体烂掉,中储粮该担何责呢?中储粮的规章制度都是些什么制度呢?一群硕鼠露出原形,竟然靠一只硕鼠的出逃,这种天大的黑色幽默,不能不让人怀疑,中储粮到底能否担负起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中储粮的“硕鼠”是如何养大的?

近一段时间,中储粮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除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外,又爆出骗补、贪污受贿、挪用粮食资金等丑闻,仅河南分公司就挖出了110名“硕鼠”,让人瞠目结舌。有网友说,这可能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进一步查下去,说不定还能查出更多、更大的问题。网友的猜测虽无依据,却符合逻辑和情理。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