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还是制度靠得住”。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破坏党群血肉联系的“失血流血”问题,必须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取得成效,让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使一项项具体制度约束成为党群血肉联系的“造血干细胞”和“补血口服液”,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刚性需求,使党群、干群之间非制度化的柔性联系变成制度化的刚性联系。
当前,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活动开展好,既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抓铁留痕、踏石留印、治病见效——让活动留下发挥长效作用的制度之“痕”和制度之“印”、制度之“效”。必须依靠群众出成绩、必须深入群众明得失、必须服务群众求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让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宏观层面在于切实践行“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
只有真正让人民群众当党员干部的裁判员和鉴定师,把最终评判权交给群众,真正能够选择人、评价事、监督“位子”、决定“帽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成为刚性需求和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使党员干部不是仅仅靠自觉而是不得不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而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中观层面在于必须做好两方面事情
一是制度建设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转变作风的关键性因素。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更要注重不同制度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不打架”不抵消。二是制度执行要严肃。制度一经形成,就必须严格遵守,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让“正规则”畅通无阻、让“潜规则”不再风光、让“变通者”无施展之处。不能“照章(规章制度)办事不如照长(长官意志)办事”、按规矩办事不如看领导眼色行事,那样的话比没有制度的危害还要大。让制度充分发挥硬约束、管长远的作用,就能使排查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的工作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不因活动的完成而终止。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微观层面在于必须建立健全具体工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学习教育机制,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启发行动自觉。第二要建立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的常态化机制,通过领导干部的包联包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到基层群众中访贫问苦,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第三要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变上访为下访,通过对基层群体矛盾的清理和排查,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处理在萌芽阶段。第四要建立基层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分阶段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方面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征询等方式向群众征求意见。第五要建立宣传报道正面典型制度,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大张旗鼓地宣传,用先进事迹感染人,用模范典型带动人,用优秀品质影响人。第六要建立严肃惩处反面典型制度,公开曝光、谴责、处理那些弄虚作假、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的官僚主义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反映有突出问题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查处,决不姑息。
(执笔:吴大华 胡月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