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探析

——以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为分析视角

作为政党政治的产物,政党文化对于政党建设,特别是对于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正愈益受到国内外政党及相关学界的重视。“建构政党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党的建设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使然。”[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是当前我国党建理论中一个较新的论域,在研究其动因、方向、模式及必然性和可能性时,视野不能仅限于政党内部,而应将政党外部视角和政党内部视角辩证地统一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政党外部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就是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精神嬗变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决定作用;从政党内部视角进行研究,主要就是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政党软实力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促进作用,而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

765

一、时代发展与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本质与动因

(一)政党文化研究范式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本质

政党文化研究是上世纪下半叶伴随政党政治演进和政治学理论发展而在中外相关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范式。在政党所面对的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当代,这一范式展现出了极强的解释力。然而,对于政党文化的内涵、特征、结构、功能等,一直存在不同的阐释,对于相关概念的使用也缺乏较为统一的规范。在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长期只是政治学研究中常被忽视的一个分支,只有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才被纳入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范畴之中,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其重要性凸显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和应对新的执政挑战时,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的过程。无论对政党文化作怎样的解释,一般而言,可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其一是从组织文化这一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具体的组织样态,它必然会呈现出组织文化的基本特点。其二是从政治文化这一中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既是人类政治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载体,政党文化必然是政治文化在政党政治领域的反映。其三是从人类文化这一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政党文化的产生与变迁根本上受一定发展阶段的人类文化形态的决定,因此,政党文化不过是人类文化所赋予其基本构成要素的“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2]无论从上述哪一个层面进行解析,政党文化都应包括指导思想、价值观念、政党伦理、政党形象等基本要素以及政党心理、政党规范、政党作风等由基本要素派生出的其他要素。由此可见,“政党文化是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所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3]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政党文化反映着一个时代发展特别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它既是政党能力的集中体现又是政党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全方位、深层次的重大变迁,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对于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目标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4]这一论述深刻揭示出:其一,作为文化建设关键环节的政党文化建设是这一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其放到这一总体布局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这一背景既包括国内环境,又包括时代背景。其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所以,政党文化不是政党内部自我产生、自我循环的封闭性文化,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会与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深刻互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转变既有的政党文化形态,不断创造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趋势的政党文化要素,并由此促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特征等出现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时代条件下所推进的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过程。其中,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其枢轴,政党规范、政党价值、政党心理、政党作风等的变迁是其基本内容和重要表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