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探析(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探析(2)

——以时代精神嬗变与执政党软实力建设为分析视角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因

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变化和发展,总受一定时代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按照唯物史观的这一原理,应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动因置于时代发展的视野下进行分析。时代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具有特定的时空规定性和特定性质、标志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对于当前我国所处的时代,党的十七大在邓小平做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5]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能力必然受到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对此作出了深刻分析,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6]辩证来看,面临的这些考验既会带来危险,又会产生政党主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巨大推动力。要回应时代挑战和执政考验,执政党就需不断整合自身的能力体系中的若干要素,以实现执政目标,巩固执政基础,增强执政合法性。政党能力涉及两个层面,一是组织体系、党员数量、掌握的资源等硬实力,二是政党文化及党员素质、制度规范、政策和策略等软实力,其中政党文化是政党软实力的核心要件。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在政党能力体系之中,政党软实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换言之,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为软实力。由此可见,时代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内在地需要政党文化实现转型与创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7]。同理,政党文化引领政党风气之先,引领政党建设之先。没有政党文化的推陈出新,政党指导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作风等就难以实现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重要推动力,一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时代发展的推动,这属于外生变量,二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目标,提升执政能力的内在需要,这属于内生变量。这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就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而言,我国改革开放首先是在思想领域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随之开启的经济领域的革故鼎新既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又深刻地影响着政党文化的变迁。因此,时代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根本动因,提高政党能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直接动因。

二、时代精神嬗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时代之维

(一)时代精神嬗变构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外在动力

文化转型与创新总是与社会的转型与创新紧密相关。一定的时代会产生一定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某一时代整个社会共同体所拥有的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时代文明程度,能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时代的主题、特征改变时,时代精神也同样会产生新变化。在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时代精神之中,执政党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是其中整合各种社会意识的核心要素,而执政党的政党文化与其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其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又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换言之,故步自封的时代会制约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执行程度并产生僵化的思维方式,开放创新的时代则会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产生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逐步构建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社会整合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8]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9]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并不是一个突发的过程,它伴随两大线索展开,一是时代变迁的线索。这一线索主要体现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由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等。二是党内思想建设的线索,即改革开放以来历经解放思想大讨论、“三次大的思想交锋”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这两大线索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时代精神的嬗变,进而言之,就是产生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任何一种行动,均需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才具有现实可能性,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作为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自觉,同样是在相应的动力作用之下不断变化和发展的。[11]“文化危机的深化必然带来文化的转型一种文化的变落必然导致另一种文化的萌生与崛起”在诸种作用力之中,时代发展产生的需要,特别是时代精神嬗变引起的整个社会意识的变化,从政党外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和拉动效应,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层面:一是时代精神的嬗变导致由社会心理、共同体意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及各种社会思潮所构成的执政软环境出现复杂多变的新格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要适应和引领这些变化,就要在社会转型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转型与创新。二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旦形成,执政党在具体的执政过程中,其指导思想、政党政治价值、政党政治心理乃至于政党作风、政党规范等相应的也会革故鼎新,否则,就会滞后于时代精神的发展,无法代表和引领这一时代条件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时代精神嬗变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虽然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推进的变革,但这一变革不可能脱离时代条件任意地进行,其内容深受时代精神嬗变的影响。换言之,政党文化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与创新在本质上就是时代精神嬗变在政党文化层面的反映。虽然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容有不同的解释,但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内容而言,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对这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均可见其转型与创新深受时代精神嬗变的影响。

其一是政党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逻辑起点,以改革开放为实践载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时代精神由相对封闭僵化转变为务实开放,在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党领导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本质、阶段、动力等问题上改变了过去的固有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二是政党价值观念。长期以来,特别是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价值观念以合法性为最主要取向。“合法性实质上是回答政治权力获得与解决的问题。”[12]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以及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与生产力快速发展相伴的是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更为多样,时代精神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追求成为时代精神中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继续追求前述价值的同时,也随之注入了对于和谐的追求,换言之,实现了由重合法性向合法性与和谐性并重的转型与创新。其直接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且更是政党价值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3]并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其三是政党伦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个体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对于合理的个体利益、个人发展愈加关注,时代精神对人的关注会作用于政党文化,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政党文化由原来的重视集体主义向以人为本转型与创新。也就是在保持集体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维护具体的个人的利益和实现具体的个人的发展,从而构建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其四是政党形象。在继续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用和保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的基础上,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等时代精神的彰显,政党形象也不断充实以这些要素,从而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的转型与创新。其中,尤其是所代表的中国先进文化,就内在地包含着先进的政党文化,而能顺应时代精神嬗替,引领时代发展趋势是其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具体表征。

上述四个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转型与创新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变迁过程中,时代精神嬗变起到了决定作用,并在这些内容变迁的辐射和引领之下,推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政党利益、政党规范等其他方面出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转型与创新。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