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唱词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诫、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作,是维吾尔族人民心智的生动表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音乐形态丰富多样,有多种音律,繁复的调式,节拍、节奏和组合形式多样的伴奏乐器,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木卡姆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阿拉伯、波斯、土尔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均有木卡姆,但就其种类来说,目前在世界上,新疆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其文化空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现存在木卡姆音乐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类型,其中有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其中的喀什木卡姆形式最完备,更具代表,而且在天山南北广为流传。喀什木卡姆共有十套,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主要流传在南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喀什、莎车、和田及塔里木盆地北缘的阿克苏、库车诸绿洲和北部新疆的伊犁谷地。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哈尔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等十二套大型套曲组成。

喀什木卡姆共有十套,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十二木卡姆。

喀什木卡姆共有十套,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中每一部木卡姆的名称大都源自波斯、阿拉伯。其中的每一部又包含“琼乃额曼”、“达斯坦”“西热甫”三大部分。其中,琼乃额曼意为大曲,由若干首叙诵歌曲、器乐曲和歌舞曲组成;达斯坦原意为“叙事长诗”,在维吾尔族民间,因这种叙事长诗主要由达斯坦其连说带唱地进行表演而成为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十二木卡姆中每部的达斯坦部分以民间流传的达斯坦为基础归整、演化而来,由一组叙事歌曲和器乐曲共同组成;麦西热甫原意为“聚会”,在全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城镇,经常举行各种以自娱性歌舞为主的群众性聚会,其中规模较大的就叫做麦西热甫。各地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版本并不相同,在伊犁地区流传的十二木卡姆的每一部只包括木卡姆散序和达斯坦、麦西热甫。除散序之外的琼乃额曼部分散佚的原因待考。20世纪30年代,当地的音乐家们对比进行了补充和加工,逐渐形成了伊犁流派曲调华丽、委婉,演唱明快、激昂的特色。喀什、阿克苏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拉弦乐器萨它尔跟腔伴奏,以乃格曼其(形制较少的手鼓)达普击节相伴,亦可加用拨弦乐器卡龙,热瓦甫、弹布尔、都它尔;和田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吹管乐器巴拉满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也可加用萨它尔、卡龙、弹布尔、都它尔、热瓦甫等其它乐器;伊犁地区演唱十二木卡姆时,主要以弹奏乐器弹布尔、都它尔、拉弦乐器斯克里泼卡(小提琴)跟腔伴奏,以达普击节相伴。在十二木卡姆演奏时,除有伴奏以外,还有用鼓吹乐表演的形式。十二木卡姆,无鼓不歌、无舞不乐的艺术特色是古代高昌及高昌回鹘汗国的音乐遗风。作为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十二木卡姆记录和印证了不同乐舞文化之间相互传播、撞击、交融的历史。在十二木卡姆中既能见到我国中原音乐和漠北草原音乐的因素,也能见到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等国家、地区音乐的影响。它的特殊音乐节奏、节拍及律制是维吾尔音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十二木卡姆艺术作为维吾尔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珍贵素材库,当今流行的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均从中吸取了灵感和元素。

责任编辑: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