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克服“高增长路径依赖”(2)

政府要克服“高增长路径依赖”(2)

政府要克服“高增长路径依赖”。上山容易下山难。经济高位运行,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会被暂时掩盖起来,而一旦经济增速下滑,这些积累的问题就会逐步暴露出来。每当这个时候,一些地方政府总是不顾一切的保持高速增长。说白了,其奉行的是“高增长主义”的教条,把速度视为最硬指标,以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当前,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潜在增长率已经下移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仍然热衷于大干快上,以为只要照着老样子做下去,就能保持增长和繁荣。实际上,面对经济波动,不冲动、不盲动、不妄动,往往是最好的应对之策。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政府就应当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这样才能向社会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才能更广泛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内生活力。

企业要摆脱“刺激政策依赖”。企业的经营会受宏观环境影响,符合经济规律,但一味地依赖刺激政策求发展是行不通的。钢铁行业与投资关联度高,这方面表现尤其明显。在经济扩张期,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钢铁产量便节节上升;当经济进入收缩期,刺激政策逐步退出,钢铁业又“首受其害”,产能严重过剩。当前,随着经济增速趋缓,一些企业又热盼政府的政策扶持、银行批准贷款延期来过冬。这是不现实的。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企业已成为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与政府的“脐带”关系已经割断,企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决策。特别是在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将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只有闯过“调结构”伴随的阵痛甚至是“伤筋动骨”,才能浴火重生。经验表明,在市场相对困难的时候,企业创新的压力最大、调整的动力最强,转型升级的机遇也最多,惟有丢掉幻想,才能创造未来。

社会要破除“速度迷信”。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人们的普遍心态是增长快了心才安;慢了就心慌。一些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高速度是硬道理”。说到底,这是人们对增长速度的盲目崇拜。实践证明,“高速度”并非在任何时期、任何阶段、任何条件下都是适合的。高速度既可能有好的结果,也可能有坏的结果。1958年的“大跃进”,GDP增长率一下子冲到21.3%,但却带来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粮食、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短缺。经济增速超过了一定界限,不仅经济紧张,政治与社会也紧张。就像弹簧,被外力拉伸的幅度越大、时间越长,要回复到原有状态就越困难,甚至还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速度掉一点具有必然性,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来减少无效增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来扩大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空间;提高要素投入效率和全要素增长率,来创造出比高速度时期更好的效益和更高的质量。以转型促升级、以改革添后劲,努力形成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这既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坚定信念,也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事实上,全体社会成员对经济增速下调的容忍度与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新动力机制的形成,决定着经济增长能否持续、发展有没有后劲,这是我们真正的力量之源。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