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中国道路是由较强抵抗风险制度基因决定的。以这10年为例,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如SARS疫情大面积肆虐、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还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欧洲债务危机持续蔓延,等等。但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走出国际金融危机,人均GDP步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不仅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而且创造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再从世界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长达5年,态势仍在延续,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仍处在各种经济危机之中。如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几乎零增长或负增长,正在经历第一个“失去十年”;美国拖而不决的财政悬崖又转化为联邦政府开支自动削减,连美国白宫都认为这是“直接扼杀经济增长和就业”;日本患上典型的“日本病”,正在经历第三个“失去十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制度危机,更是道路危机。
三是中国道路是由中华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人,进而产生适应文化性格的制度及其前进道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性格且难以改变,这便决定了无法套用其他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制度。举例来看,西方文明有三个源头:古希腊文明、基督教文化和罗马法。所以西方的法治有深厚的传统,于是形成民众普遍的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我们就不同了,奠基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社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强调德治,这就使中国与西方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这样的文化及其民族性格不容易改变,坚持复制必将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结果。
四是中国道路是由世界上优秀的贤能政治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能否凝聚人心,能否有决断力和执行力,很重要一点就在于能否把真正优秀的人选到重要岗位。一种体制,如果最终不能把最优秀的人才推举到最关键的位置,如果让党派利益捆住领导人手脚而无法有所作为,这种体制显然出了问题。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形成了富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做到选贤任能,使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这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共识。不仅如此,被选拔上来的“好苗子”,还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锤炼。加拿大籍学者贝淡宁说,中国式贤能政治的优势非常明显。雅虎网站财经频道总编辑亚伦·塔斯克写道:中国领导层的平稳过渡及其调整经济的努力与华盛顿持续的功能紊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相当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专家学者看来,中国共产党内部的选贤任能择优机制的竞争性,可能超过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组织。“中国特色选举制度”的成功不只是挑战了西方传统政治理念,更丰富了人类社会选举政治的理论和实践。
对中国道路支持度越高收效也越大
中国成长过程中也有烦恼,前进路上也有诸多矛盾。其实,搞清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关键是我们要有辩证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因为矛盾虽多,都不过是成长的烦恼。
要看到,每一大国的崛起,都带来国家间的碰撞,甚至是世界范围的剧烈冲撞。中国崛起于世界,虽然秉承了“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但有些矛盾和问题仍然无法回避,比如世界的适应和接纳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为了维护其霸主的地位,直接间接打压中国是必然的。周边关系也是这样,看似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矛盾与冲突,实际上早已存在,当今天中国开始产生出保卫权益的实力,矛盾自然显露出来。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老二的烦恼。如果一个国家足够的强大,以至于成为超级大国,世界老大,开始领袖世界,这时也没有多少烦恼,虽然也时时挨骂,但更多的是拥戴和追随,比如美国是超级大国,世界警察,由于到处插手,招来骂声不断,但卡特琳娜飓风袭来,世界上百个国家援手,远比我们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援助多。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再努力也都不可能领导世界,那么他就放弃领袖梦,找准自己的位置,依照大国制订的规则当一个参与者或追随者,这样也不会有多少烦恼。最容易产生烦恼的便是老二。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遇到不少老二的问题,这就必致烦恼产生。
此外,国民心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都影响着国际关系。所谓国民心态也就是指弱国心态,中国因经济发展正在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但因周期太短而仍未改变弱国心态,这种心态的最大问题是包容度不够。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一句话:“中国要想当老大,要学美国脸皮厚”,这给人很多的启示。如果不能有效平衡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矛盾只能增多而不会减少。
从国内的社会发展情况看,社会矛盾增多也合乎规律。为什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矛盾叠加,一个是社会转型必然产生矛盾和问题。原有的精神和价值系统部分失效,新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精神和价值系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同时前面已经提到的,大众的权利意识觉醒,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却没有同步提高,结果只保有批评的权力而不承担改善的责任,人人都成了裁判员而没有当好运动员。举例来看,今天中国的大中城市都出现了堵车现象,有人开玩笑,这已经不是堵车,而是堵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普遍现象?因为发展太快,远远超出了最初最大胆的估计。堵车当然不是好事,辩证分析是不是正说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既然问题都不难理解,为何还导致了那么严重的不满情绪?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人们已经由感恩心理转变为纳税人的心态,认为党和政府做好了理所应当,做不好就要受到批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拥有道路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决不能放弃这条道路,因为放弃的结果必将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力量的丧失,这对于中国这样的社会一定是灾难。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可选择的道路,并不意味着这条道路已成坦途,也不意味着制度建设已经完备,实际上我们尚处于探索和完善期,正因如此而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们足以相信,选择中国道路民众的参与度支持度越高,成效越大,每个人的获益也越大。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