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EB/ol].新华社,2011-03-16.
[2]陈云年谱[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中):44.
[3]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58.
[4]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72.
[5]魏大明.关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探讨[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6):42-44.
[6]徐湘林.“摸着石头过河”与中国渐进政治改革的政策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2(3):43-46.
[7]高晓林,韩平.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总结:对“摸着石头过河”的重新理解和解构[J].社会科学家,2008(10):55-58.
[8]叶如贤,黎玉琴.“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88-95.
[9]聂辉华.中国改革:从摸石头过河到架桥过河[J].炎黄春秋,2011(11):23.
[10]姜庆湘.一个粗糙的总体改革方案也比“摸着石头过河”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3):11-12.
[11]吴敬琏.西部开发不能刮风、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J].政策与管理,2000(4):17.
[12]魏加宁.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J].中国改革,2005(8):18-20.
[13]王曦,舒元.“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反思[J].世界经济,2011(11):3-27.
[14]李志昌.重大改革应走“自上而下”的路径[N].北京日报,2011-01-24.
[15]竹立家.改革需要什么样的“顶层设计”[J].人民论坛,2011(1):32-33.
[16]胡鞍钢.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J].人民论坛,2011(3):28-29.
[17]迟福林.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J].当代经济,2011(1):6.
[18]邹东涛.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N].北京日报,2011-01-24.
[19]高尚全.加强改革顶层设计[J].改革与开放,2011(7):7-8.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6.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93.
[22]
[23]Edwin T. layton. A Historical Definition of Engineering[J]. Research in Technology Studies, Vol. 4,1991.
[24]钱学森,乌家培.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J].经济管理,1979(1):5-9.
[25]徐长福.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6]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
[27]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8]王宏波,杨建科,周永红.社会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社会应用形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2):35-41.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