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视角审视我国城市化发展(3)

新形势新视角审视我国城市化发展(3)

(四)创新城市产业形态

城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更是城市之间要素集聚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创新城市产业形态,需要对产业布局、产业形态和产业驱动力进行全面创新。从产业布局来看,注重城市群内产业布局的层次性以及与城市功能相匹配,在整合各城市优质存量资源基础上,城市之间的产业布局应突出特点,错位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粘合作用,在城市群内形成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支撑,乡镇保障的协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从产业形态来看,强调产业形态向高端攀升,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在有条件的城市发展城市产业综合体,实现产业优势的最大化。采取集群式、耦合式跨产业循环经济链条的方法,构建以战略性新型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智慧型、科技型、创造型、生态型的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从产业驱动力来看,从依靠人口、土地、资源等的“要素驱动”,向依靠知识、信息等的“创新驱动”转变。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创建高技术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方式,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化、集成式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创造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物流、金融产业成长壮大的新途径、新业态,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程。

(五)创新城市要素集成方式

城市发展理念、功能、产业形态等方面的创新,对城市要素的集成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文城市、智慧城市等城市新的发展理念,更强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非传统要素对城市的内生驱动作用,要求创新城市要素组合和集成方式,形成转变城市发展模式的内在合力。创新城市要素集成的有形平台,着力构建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要素集聚有形载体,增强中心城市尤其是国际性城市对全球先进要素的集成、集聚功能。并以城市产业形态和城市组合功能创新为载体,发挥其对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要素的综合性组合集聚功能,以多元要素聚集来丰富城市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创新内涵。同时,创新城市要素集成的新机制,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城市文化保护机制等。

(六)创新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针对新形势下我国快速城镇化引发的城市化症候,尤其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应强调以社会建设统领城市建设的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入手,创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构建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新机制,全面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城市管理格局。包括:创新基层组织治理模式,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构建保障农村人口稳定有序转移的制度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特别要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尤其是强化社会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

(七)创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式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可以说中国的每一座城市,或多或少都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有许多遗存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这决定了我国城市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城市发展、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优先地位,使历史文化遗迹财富实现保值增值,获得长久和永续利用。在历史文化保护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创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式,要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传承,探索城市历史文化和新兴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在开发中挖掘、整合城市历史文化潜在价值,梳理贯通城市文化脉络,形成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新路。

我国继续推进城市化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将来的城市发展被赋予更多内涵,城市不仅是现代化优质要素和资源集聚的载体,更应该是宜居城市和满足人们更多物质文化需求的空间;更多的城市群和城市群落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更是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集成体和综合体。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