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十二五”主要指标实施
进展的初步评估从“十二五”时期头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在28个实际指标中,完成进度为提前完成的有1个(城镇化率),进度超前的有17个,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人均预期寿命两项指标缺乏近两年年度数据,但根据我们的估计,这两项指标进展顺利。进展顺利的有3个,累计占到指标总数的75%;完成进度为略有滞后的有3个,明显滞后的有4个。我们预计到2015年,28个指标中有25个指标可以顺利完成,它们是截至目前提前完成、进度超前、进展顺利和略有滞后的24个指标,以及目前完成进度为“明显滞后”的“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指标,共计25个指标。其中“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指标如按开工套数计算则为进度超前,如按建成套数计算则为明显滞后。但考虑到工程建设周期,当前建成套数的滞后应不影响2015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完成率达到893%,这可能是历史上完成率最高的五年规划之一。根据我们计算,历次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完成率为:“一五”为844%,“二五”为0,“三五”为469%,“四五”为346%,“五五”为313%,“六五”为848%,“七五”为714%,“八五”为926%,“九五”为750%,“十五”为643%,“十一五”为864%。见鄢一龙:《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173-174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余下3个指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减少)完成比较困难,但经过努力,也不是不可能全面完成。
我们的研究表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科学发展主题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的战略目标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经济已从“十一五”时期的“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发展到“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首先是“两个同步”目标超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2011和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0%和110%,均明显高于GDP年平均增速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2个百分点。
其次,民生指标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大类下9项实际指标除城镇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程度滞后、人均预期寿命无统计数据外,其余7项涉及收入、就业、社会保障、健康等内容的指标全部为提前完成、进度超前或进展顺利。
第三,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两年累计下降55%。除氮氧化物外的三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持续提高。耕地保有量微有下降但仍保持在红线约束水平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第四,创新驱动战略顺利实施,创新能力大幅增强。2012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到达323件,已经接近2015年目标(33件),研究与开发试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迅速提高,达到197%,这意味着 “十二五”规划的末期目标(22%)将能够提前完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二五”时期前两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1-2012年经济年均增幅为85%,比整个“十一五”时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与“九五”时期的87%相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条件,而民生、资源环境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的、更大幅度的改善,反映了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制约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科学发展的基础尚不巩固。整个规划的28项实际指标中完成进度明显滞后和略有滞后的指标共7项,其中归属“资源环境”大类中的有5项。总共有四个方面的滞后: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略有滞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仍略滞后于进度要求(到2012年应达448%)。
第二,发展清洁能源、节能与碳减排进展滞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两项指标完成率均明显低于40%,后者甚至达不到阶段目标的十分之一,完成情况明显滞后;单位GDP能耗两年累计下降55%,指标完成情况略有滞后,完成率接近35%,低于40%的约束性指标。
第三,主要污染物减排进展滞后。除化学需氧量排放和氨氮排放减控进度超前外,2012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10年下降31%,完成进度略有滞后,氮氧化物排放不降反升,2012年比2010年增加了28%。第四,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从保障性安居住房建成套数看,从2011年至2012年两年间,全国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824万套,基本建成1033万套,完成率仅为287%,低于40%的进度要求。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这就需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基本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