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好事变坏事 折射出什么?(3)

惠民政策好事变坏事 折射出什么?(3)

“艰难的自证”到底有多难

尽管付出与收入严重失衡,但于乡村一隅,代课教师们曾坚守在讲台上,持续点亮着那盏知识之灯,给孩子们带去希望。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恐怕不是国家补偿所能完全体现的。更何况,国家的补偿款并不多。因此,对于代课教师而言,这笔补偿款最大的意义不在经济上,而在于对他们劳动和价值的肯定。

明乎此,也就不难体悟程兴贵老师的话:“国家没忘记我们,还有一点补偿”。那么,就是这么“一点补偿”,为何不能让程老师领得更方便、更有尊严呢?程老师到底陷入了多么艰难的自证中,乃至于被折磨得选择自杀?

由新闻可知,为了自证一段8年的教龄,程老师先找到了“盖了公章的教案”,但工作人员否决了其效力,且称“上面并无什么内容,不过一张废纸。”之后,程老师又找曾共事过的正式教师给自己开证明。可按照“面对面填表,背对背审核”的原则,工作人员要求程兴贵将证人带来当面作证。而证人已82岁,因患病而难行。代课教师之死的引线,在此被触发。

盖了公章的教案为何不能作为依据,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将一位教师精心保留下来的教案称为“一张废纸”,无论如何有失尊敬。更何况,程老师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即便按照规定,教案不可作为证据,审核人员也应耐心礼貌些,跟程老师好好地解释沟通呀?相反,审核人员粗糙不敬的工作作风,让程老师“感到屈辱”,深夜难眠。

至于要求证人当面作证,虽是按规定执行,但让人无法理解是的,审核人员为何不提前将此告诉程老师,乃至让其白跑一趟呢?难道,工作人员之前没有开展任何宣传工作,向代课教师们解释哪些证据有用、该怎样证明吗?在此,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若程老师已告知审核人员,证人因高龄、患病而无法到场证明,那么,只要审核人员亲自走访,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程老师“艰难的自证”有多艰难?我觉得不难。如果工作人员能够多一些事前宣传、多一些耐心解释,多一些尊敬,化被动为主动,程老师的自证之路上不会生出屈辱和荆棘。要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代课教师,那一群甘于贫苦,曾为乡村教育付出了无数心血和青春的人呐!在教龄认证的工作上,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公务员们考虑得更周全一点,工作开展得更人性化一点吗?

程老师已走,但别处还有很多代课教师,他们也将面临自证教龄的问题。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乡村教师们普遍缺乏物证,证人也大多年老或死亡。如果政府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希望代课教师们领取补偿领得更顺利,那么,请更周全人性地部署“教龄认证”的相关工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尽职尽责地为代课教师服务,为他们的代课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对于代课教师,我们欠的已经够多了。这笔欠单上,不能再添上“尊敬”二字。(红网 张隐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