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我国智库的现状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完善和发展智库成为当务之急。智库要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肩负起时代责任,关键在于树立六种意识。
服务意识。智库作为生产思想和对策的研究机构,其主要目标受众是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政府、企业、团体等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决策选择,这就使智库的服务成为一种客观需要。近年来,各种研究机构不断涌现,智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目标客户的青睐,在与竞争对手的博弈中胜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就成为基础性要求。智库的领导者、学者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关注社会民生,勇于创新,建言献策。要立足于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要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为研究主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让研究成果满足理论和现实需要。只有这样,智库研究才能不走偏,对策建议才能有的放矢。
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理论的先导。面对深刻变化中的中国和世界,智库只有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其研究才能更加贴近社会现实、成果更加符合需要,其工作也才能凝聚正能量,推动中国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智库要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重视全局性、战略性、综合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对路有效的对策建议。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创新意识。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也是智库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智库要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扩大社会知名度及政策影响力,离不开创新意识。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把创新精神贯穿研究全过程。首先,进行科研方法创新。提高智库专业化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智库研究工作所专属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研究手段。重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各种数据库和联机检索系统,及时为研究搜集、处理和提供信息服务。其次,进行学科体系创新。智库工作虽然以对策和应用研究为主,但是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支撑。智库要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的能力,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再次,进行管理创新,建立高效的智库运行机制。在内部机构设置上,明确智库以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为核心,其余各部门围绕研究、服务于研究,为学者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