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嘉诚、王健林两位华人首富大规模投资海外,到最近双汇集团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获得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批准,中国资本投资海外,成为正在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与会经济界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期,中国资本走出去也面临着再转型。与前两个阶段重在占领资源、“海外抄底”相比,理性投资、着眼长远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这有助于中国更加平和地融入世界经济,但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仍需破解。
巨额海外并购频现并非唱衰中国
近来,有关李嘉诚和王健林大规模投资英国的举动引发了市场关注。有媒体猜测,这可能是内地楼市见顶的信号,也可能是富商撤资中国内地的投资行为。加上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潜力已经变得不足,海外并购频现就是最好例证。
事实果真如此?面对媒体关注,出席大连达沃斯年会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9月11日对记者表示,万达在投资英国之前还投资了美国,如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行业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100%股权,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而且会继续在众多国家投资,这是万达国际化的一个部分。同时,在海外投资的比重相对于在国内投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发展的重点都还是在中国。
(图片:9月10日,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外景。)
结合近期中国经济形势,一些出席论坛的嘉宾认为,众多并购案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长期从事跨国并购咨询和中介服务的马凯集团董事长李震介绍,随着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各种资源要素不断上涨,目前中国经济正朝产业优化的层次发展,而对于国内的普通产业,转移到国外去分得一杯羹,成为部分企业的新选择。另外,今天全球经济的布局并非均衡平等,这也为中国的资本、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
而对于企业而言,投资海外则是进入世界经济链条,获得稳定收益的一条有效渠道。论坛嘉宾、三鼎控股集团董事长丁志民说,从近期大量中国资本进入海外发展房地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食品行业来看,中国企业开始进入海外的基础性、普通性行业,其经济性更强,战略性和政治意义变得更弱。在国内很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竞争加剧、利润摊薄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海外反映的是资本逐利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加入世界经济链条获得一份稳定收益,显示了更强的理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