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海外投资进入转型期 瓶颈障碍亟待打破(2)

摘要:从李嘉诚、王健林两位华人首富大规模投资海外,到最近双汇集团收购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获得美国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批准,中国资本投资海外,成为正在举行的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从资源大战到“海外抄底”

与现阶段相比,中国资本投资海外曾有过从资源大战到“海外抄底”的经历。

21世纪初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工业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以进口铁矿石价格飙升为代表,突然放量的中国需求拉动了国际能源、资源价格上涨。为此,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获取海外资源,以分享资源权益的方式平抑进口价格。

但是,“资源大战”面临海外要价过高,外国政府设置政策瓶颈等问题。中国企业的蜂拥进入,甚至造成某一地区的资源价格遭到哄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又碰到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有的甚至被拖入泥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利用危机带来的难得机遇进行“抄底”,成为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第二波”。这阶段主要是低价收购海外知名品牌,高精尖技术和专业研发团队,使中国企业以较低成本迅速获取这些原先可遇不可求的资源。

2

(图片:曾经震撼世界的中国大航海。)

不过,“海外抄底”也有自己的问题。美国MMC集团董事伊莱娜·拉罗什在11日的达沃斯分论坛上说,过去中国资本并购企业,拿支票买下来就算搞定了,而在管理、经营和融合方面做得很差。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说,一些中国企业目标直指外国公司的品牌、技术和研发团队,匆匆进去之后才发现与国外公司的管理模式、文化氛围等差异都很大,这直接带来了后续经营管理的困难。

相比之下,现在的海外投资则进入到更加理性的阶段。达沃斯嘉宾,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说,中国企业在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之后,在投资领域、投资模式、经营方式的选择上更加务实,比如有的企业不再追求控股,有的企业与PE、主权基金合作投资,有的企业更加注重并购之后的文化融合,意识到交易结束只是工作的开始。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