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政变40周年回瞰(2)

智利政变40周年回瞰(2)

“追求真相”告一段落

根据智利政府的官方调查,自1973年到1990年间,由皮诺切特直接下令而遭处决者为2095人,失踪者为1102人。2000年8月,智利最高法院以14比6的投票结果取消皮诺切特的豁免权,此一判决虽迫使皮氏面对诸多迫害人权的案件,但皮案仍应归为“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之憾事。

近年来,智利政府多项补偿措施显示,“转型正义”要靠受害者努力争取。在智利人对“转型正义”的争取中,“追求真相”和重建“公共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

重建“公共记忆”相对容易,最常见的是兴建纪念馆、纪念碑,或出版纪录片、拍摄新影片。2013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智利影片《不》,即讲述了智利广告商在1988年公投选战中对抗皮诺切特的故事。

而为了“追求真相”,智利人不惜开棺验尸。

为了证实前总统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在军事政变后自杀而非长期传闻的遭政变军人击毙,2011年5月开棺验尸。参与鉴定的英国弹道专家戴维·普雷尔指出,由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赠送的自动步枪当时设定为连发,枪支掉落腿间后导致阿连德头部有两处枪伤,因此有两发子弹射入阿连德头颅。2011年7月,阿连德的女儿伊莎贝尔在首都向记者表示:“智利司法医学服务中心向司法部提交法医鉴定报告,确认父亲死于自杀。”同年底正式结案。

另一个被开棺验尸者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1969年聂鲁达曾以共产党人身份竞选总统,后来转而支持阿连德。他曾担任过使馆专员和参议员,1971年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皮诺切特政变后,聂鲁达用他的笔去表达、去控诉、去谴责。

根据智利官方当年的说法,聂鲁达于1973年9月23日在圣地亚哥圣玛利亚诊所死于前列腺癌,其家属也接受这种说法。但2011年5月聂鲁达当年的司机曼努埃尔·阿拉亚接受采访时指出,由于聂鲁达是阿连德的支持者,故在皮诺切特政变后准备到墨西哥去过流亡生活,聂鲁达是在一名医生为他注射毒针后死亡的。诺奖得主遗著的保管机构“聂鲁达基金会”坚信聂氏因病死亡并不支持掘墓,但因他的侄子和传记作家持质疑态度,最后基金会只能期待验尸程序会以“最大可能的尊重和谨慎”进行。今年4月8日应智利共产党的要求,司法单位还是慎重地开棺验尸,结果并未发现被毒杀的证据。

年底大选两女对垒

皮诺切特政府在1988年公投受挫的主因在于:基民党、社会党、激进党等17个中间和左派政党组成 “民主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皮诺切特。此后从1990年基民党的艾尔文到1994年基民党之弗雷到2000年社会党的拉戈斯乃至2006年社会党的巴切莱特,连续4任总统均属此一“联盟”。其中又以巴切莱特受害于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最深。

今年11月17日总统大选的两位主要候选人都和皮诺切特将军有关。一位是2006~2010年的前任女总统巴切莱特,另一位为现总统皮涅拉所领导右派政府的前劳工及社安部长伊夫林·马赛(Evelyn Matthei)。两人都出身空军军官家庭,因幼年曾居住同一眷村故曾为好友,后因家人对皮诺切特政变采不同立场,导致两人将于总统大选对决。

本文关键词: 向骏 智利政变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