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2)

欧阳淞: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2)

二、加强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史研究成果转化是党史工作履行职能、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深化的根本途径。社会各有关方面特别是党史部门自身,要进一步提高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做好研究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加强成果转化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一般都会有一个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应用科学研究,都是这样。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不但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展,而且十分支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他还深刻地论述了文艺工作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江泽民同志强调:“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知识教育时方法要正确,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讲求实效。”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由此可见,党的领导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许多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家、名家也都十分重视成果转化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艾思奇撰写的《大众哲学》,就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先河,成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典范之作。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曾被党中央确定为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文件,至今还警示着党员干部,其价值已大大超出历史学的范畴,其影响也已远远超出了它发表的那个时代,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常读常新的不朽篇章。这些精品力作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除了作品体现了作者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学术造诣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都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了深刻道理,使科学理论能真正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并融入到人们的心灵之中。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创作都遵循了成果转化的规律,成功实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二)加强成果转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史学经世致用传统的现实选择

“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大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历代有成就的史学家的不懈追求。唐代历史学家杜佑的《通典·序》就开宗明义指出:“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征诸人事,将施有政。”清代史学家章学诚也说过:“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他们都明确提出撰述历史的目的是为当前的现实政治服务。这种经世致用的传统,使得史学在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史学的这种目标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发挥效应的正比关系,即传播范围越广,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而要使研究成果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就需要在成果转化上多下功夫。正是因为这样,重视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才成为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的自觉选择。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在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的兴趣日益浓厚,对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的愿望更为迫切。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古代史学著述有些深奥难懂,符合“学术模式”的现当代史书又难以“卒读”。于是,经过转化的历史研究成果就很容易成为人们“了解过去”、“感知过去”、“探寻过去”的不二选择。“通俗历史热”的兴起,历史知识“受众”的大幅度增加,就都表明了成果转化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流传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加强成果转化是促进党史研究不断深化的客观需要

高质量的党史研究成果,固然是实现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夯实这个基础、提供这个前提,就需要推动党史研究不断向深度开掘,向宽度发展。党史研究的深化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成果转化就能提供强有力的外因。这是因为,成果转化的需求越是旺盛,党史研究的压力就越大、动力就越足、条件就越好,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就会越多。从这个角度看,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对于党史研究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力,它推动着党史研究成果的“产销见面”,同时还推动着党史研究“再生产”的进行,进而推动党史研究“螺旋式”上升,推动党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全国党史系统抓住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等重大机遇,突出做好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重要纪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这是此前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所积淀、所取得的党史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党史部门抓住机遇,加强成果转化,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全面协调推进党史工作的结果。实践证明,成果转化的确是架设在研究与运用之间的重要桥梁,是联系研究成果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重要纽带,是党史研究成果更加广泛、更加直接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接受实践和群众检验的重要途径,是党史研究不断深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换言之,如果不关注研究成果的转化,党史研究自身的价值也就难以充分体现,新的提升和发展也就难以做到。未来几年,我们将相继迎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要把这些纪念活动的涉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党史工作要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就不能只吃老本、只炒冷饭,必须从现在起就把深化党史研究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拿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拿出新的可以转化的研究成果。这是党史研究成果转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成果转化对深化党史研究的“倒逼”和促进。

(四)加强成果转化是党史工作全面履行职能、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最近深刻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就进一步阐明了党史、国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位置。党史研究要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厚望,就要令人信服地讲清楚我国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就要深刻分析、充分展示我国独特的历史传承和历史命运。这就应当使党史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要做到这“三个贴近”,就必须在成果转化上多下功夫。

重视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还是党史工作全面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党史工作不仅承担着深化党史研究的任务,还承担着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组织等重要职能。全面履行这些职能,迫切需要在深化党史研究的基础上,拓宽领域,创新形式,使研究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资政、育人的优良产品。近些年来,随着大规模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活动的开展,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目前已经转化的成果,与党的光辉历史还不够相称,与成千上万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付出的牺牲、作出的贡献还不够相称,与党在人民中的崇高威望还不够相称,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系统学习党史的强烈需求也不相称。大力加强成果转化,就是要改变那种自我欣赏、自我循环、自我封闭、自说自话的状态,创新理念和思维形式,以新鲜活泼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开展党史资政、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宣传,真正拿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的转化成果,使研究成果走出学术的象牙塔,走向党委、政府的决策过程,走向人民大众。

对于党史工作来说,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的确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但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实事求是。需要转化的研究成果就转化,不需要转化的就不要勉强转化;转化要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不能把转化后的成果弄得面目全非,背离历史真实。进行成果转化,还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在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