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基础设施投资如何超越凯恩斯

林毅夫:基础设施投资如何超越凯恩斯

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考虑通过增加对长期投资的资金支持来重振全球经济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基础设施贷款证券化、设立专项资金等。据《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上周在圣彼得堡举行峰会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俄方提出了一个工作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如何吸引更多储蓄资金参与投资,令投资环境更具吸引力,以及改善长期项目的结构等。

通过G20峰会推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

我们认为通过G20峰会推动全球基础设施融资计划,并讨论融资方式的创新是合适的。为什么?

2008年当我被遴选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阴云密布此起彼伏,三个月之后莱曼兄弟倒台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席卷全球。当时面临巨大压力,基于新结构经济学(NSE) 的基本理论,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财政刺激政策必须防止走日本的老路,要“超越凯恩斯”,创立“全球刺激基金”,之后又提出“全球基础设施计划 (Global Infrastructure Initiative)”。

如今,整整五年过去了,全球经济经历了大萧条以来最为混乱无序的时期。尽管G20国家已推出了协同政策扩张货币供给和财政刺激计划,全球经济,尤其是欧元区国家,仍未完全复苏,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下行的压力。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刺激已经走到了尽头,仍不足以将所谓的“群龙无首”的全球经济推回稳定增长路径。

我们不只需要宏大的投资方案,还需要改变思维。究竟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实现双赢,避免低增长、高失业、高波动和低回报的“新常态”持续下去?我和王燕的近作进一步提出要“超越凯恩斯,超越基础设施,超越马歇尔计划”。

全球协同投资倡议的三大特点

我们从结构性转型——一项提升经济增长促进全球复苏的战略——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为基础设施融资的问题。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刺激不同,我们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倡议有如下独到之处:

1) 我们的方案不是在收益率低的发达国家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促进消费,或是“挖坑再填坑”的方式,而是强调任何提升经济增长的解决方案应当注重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除增长瓶颈的投资,这种投资不仅能增加短期需求,而且改善长期供给和增长的前景。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刺激将支出导向国内经济,我们则建议一个在全球范围协同的投资倡议,也就是建立“全球结构转型基金”(GSTF),将各国储蓄导向能够消除增长瓶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获取更高社会回报率,也是对经济发展影响力更大的领域。我们提议超越凯恩斯主义,并超越马歇尔计划,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建设经济特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样的解决方案将扩大需求、就业和未来增长,抵消在发达国家实施必须的结构性改革时带来的全球性紧缩效应。

2)在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资金存在巨大的缺口,基础设施规模不足,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

发展中世界基础设施的短缺程度令人震惊。大约有14亿人用不上电,8.8亿人喝不上安全饮用水,26亿人用不上基本卫生设施。全球大约还有9亿农村居民所在地两公里内没有的全天候公路。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人们时刻处于对于电力的饥渴状态之中。撒哈拉以南地区(SSA)(不包括南非)每年的人均电力消费平均只有约124千瓦时,这还不足以为当地每个人提供每天6小时的电灯照明。电力短缺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然而,“捐助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忽视对电力产业的投资”,(Foster et al 2010, page 25) 因此我们的研究重点关注供电业,一个与其它行业相比,更能“解除瓶颈”的行业。

我们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2001-2008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设施的最大援助者和融资者(financier)。在前十大投资者中有三个来自南方,分别为中国、印度和伊斯兰开发银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基础设施官方融资总额中,仅中国一国就占了34%,高于任何北方伙伴国所占比重。(陈传 2013)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