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城乡一体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不可能用简单的拿来主义,短时期走完发达国家一两百年走过的路。在“新四化”中,农业是短板,下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做到“四化同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和战略定位,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传统农业无法有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农产品供给的要求。我们不可以一方面是现代工业、现代城镇,另一方面是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建设现代农业,是支撑现代城市、现代工业发展的必需。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现代农业的责任、任务、要求是什么?需要认真思考。

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部门的基本职责。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极个别的没有农业,或者说农业微不足道,其余的国家和地区,无论大与小、强与弱,农业的第一要义都是保障农产品供给。

其一,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求夯实农业基础,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供给充裕,对稳增长、控物价意义重大,从长远来看对调结构、惠民生也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央的调控目标能否实现。农民收入高,民生问题就少。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必须扎实,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让农业释放充分的产出能力、增收能力。

其二,“四化同步”发展,农业是短板,补齐短板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差距在哪里?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来说,2012年,一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增加值是2万元,工业是10万元,第三产业是8万元,也就是说,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工业的1/5、第三产业的1/4。发达国家各个产业间没有这么大差异;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对于亩均产出,美国一亩地产出玉米700公斤,中国一亩地为380公斤。以色列1吨水生产3公斤粮食,中国1吨水只能生产1公斤粮食;三是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世界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但同样的灾难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对农业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对不发达国家农业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而对发达国家农业的打击可能是有限的。我国农业在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其三,全球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这些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量一直在快速增长,不是供给出了问题,是供给的增长速度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按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来讲,农业竞争力可分为绝对竞争力和相对竞争力。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相比,我国农业无论是绝对竞争力还是相对竞争力都是弱者。但与日、韩、中国台湾等资源小国和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具备相对竞争力,资源配置效率可以更高。

在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农产品贸易的地位在下降。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9万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出口额为1758亿美元,占4.5%。新中国成立时农产品进出口额占贸易总额的50%--80%,改革开放前降到20%--30%,现在还不到5%。

但由于农业竞争力总体不强、农产品需求增长过快,我国农产品贸易量快速增长,进口量迅速攀升。去年,我国谷物净进口1296.7万吨,再加上大豆进口5838.5万吨,超过7000万吨的进口量,大致测算,我国粮食自给率仅为89%左右。(从狭义上而言,在我国一般采取谷物自给率代替粮食自给率,大豆纳入粮食中的豆类统计。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编者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关键是找准定位,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一是关注“走出去”。从长远看,进来的多,出去的少,自给率肯定下降,不仅要关注农产品进口,还要关注怎么“走出去”;二是如何“走出去”。要靠国有企业,也要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要向日本、韩国学习,为“走出去”提供坚实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定位

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既要考虑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关注我国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定位。

一方面,参考现代农业在全球有上百年的发展史。

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全球现代农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一是美国模式,强调劳动生产效率,农业生产大规模、专业化程度高;二是日韩模式,强调土地产出效率,农业生产小规模、集约化程度高;三是欧洲模式,典型的是法国、德国,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

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各具特点。总结发达国家农业发达的标志,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强调产业发展目标集中,强调竞争力。美国的大豆、玉米、棉花在全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以色列的旱作农业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荷兰的花卉产业也有同样表现。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农业则强调释放农业的多重功能,生产高度集约化,土地产出率很高,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另一方面,全面审视我国现代农业定位。

考虑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和人口状况,基本目标定位于努力实现农产品供求的总量平衡。我国农业具有大国农业的特征:

一是要求多元。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很高,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这三个标准对粮食生产的要求完全不一样。比如,吃饱需要粮食100公斤,吃好需要300公斤,吃得安全需要就更多。吃有机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低,需要更多土地来生产,消费的量不变,但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资源消耗要多出很多。

二是产品多元。在我国,农林牧渔一个产业都不能少,粮、棉、油、糖、肉、蛋、奶、菜、鱼一个品种都不能少。欧盟国家可以选择只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其他的可以通过内部贸易来解决。但中国不可以,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满足中国这么大数量、多样化的需求。

三是模式多元。东北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北京、上海发展都市农业,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集约化、高附加值农业。甘肃农业有土无水,贵州有水无土,农业生产条件完全不同,需要发展特色农业。

四是目标多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目标的多元化。从这些特征来看,实现我国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是个艰巨的任务,压力将长期存在,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