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啥要党员干部“坦荡做人”?

习近平为啥要党员干部“坦荡做人”?

25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讲话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如今在官场中,有的官员信奉“多栽花少栽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为官理念,成为了官场“老好人”,谁也不得罪;而有的在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相敬如宾”,可是在背地里“说三道四”,这些表现都说明了个别官员存有“私心杂念”,做事也就不能出以公心、秉公办事,更不利于党内团结。

古语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因心胸宽广,不计个人得失,才能做到“半夜敲门心不惊”,从而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坦荡做人”,就是要他们摒弃“私心杂念”,因为只有坦荡做人,才能正直为官;只有坦荡做人,才能谨慎用权;只有坦荡做人,才能树威立信。

坦荡做人,才能正直为官、促进团结。常言道,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稳。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正直为人、为官,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官只有心胸坦荡,才能正直为官、心无杂念、一心为民;只有做到正直为官、刚正不阿,才能有敢于揭短亮丑的勇气,才能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担当,才能有诚恳帮助同志、维护班子团结的觉悟。

坦荡做人,才能一心为公、谨慎用权。胸怀坦荡,做事才能光明磊落。作为党员干部肩负着实现人民富裕、地方安宁的重任,要时刻牢记自己在为谁掌权、为谁服务,是为一己之私,还是为全体百姓。当面临金钱、美色的诱惑时,如果没有君子般坦荡的胸怀,是不是能克己奉公、谨慎用权,是不是还能心系百姓、为民尽责。因此为官只有胸怀坦荡,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对权利有一种敬畏感。

坦荡做人,才能秉公办事、树威立信。无威令不行,无信行不果。党员干部要做到令行禁止、上行下效,就要树立个人的威信。而威信的建立也离不开坦荡做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做事不能拖泥带水、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坦坦荡荡、大公无私,做事能够出以公心、以理服人,这样才能赢得同志的赞许和信任,才能树立个人的威信决。

作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必须时刻增强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做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更要对得起手中的权利。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