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的背后
山东省东平县彭集街道 赵金鹏
作为一名刚到村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村官,在与村民接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如何与村民说话,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街道组织委员常带我到农家熟悉情况。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时常会向我们咨询养老保险、土地流转、孩子上学等方面的政策。对此,组织委员总能张口就答,上至国家政策,下至具体办理方式、办理地点都能详细地一一道出。在惊讶于他对各方面情况如此熟悉的同时,我更看到了村民目光中流露出的对他发自内心的信任。
有一次到组织委员办公室谈工作,顺便向他请教怎样做好农村工作,他二话没说,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摞书籍和笔记本。看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摘录,我瞬间明白了他面对农民群众时为什么能像那样对答如流。
看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做足功课,把相关政策吃深吃透,在面对群众的时候才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上,说到群众心坎里去。学会发出这种群众欢迎的“好声音”,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话要“到位”
山东省临沂市 李正华
在一次乡镇拆迁违章建筑动员大会上,有一位乡镇干部讲话,两次提到空心砖的价格是每块五角钱,而实际上当时的价格是每块三角钱。结果,台下的村干部笑成了一片,而这位乡镇干部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位干部事前没有调查清楚,信口开河。
基层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接触到的基层矛盾也最多,有效沟通并做好群众工作对于凝聚人心、汇集力量、解决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干部讲话“到位”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
究竟如何讲话才能“到位”呢?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对于任何问题的思考判断,都必须建立在广泛接触群众、深入考察调研的基础上。
其次,说话要“接地气”。要多学多用当地语言,多些“乡土味”,把自己融入群众,多到群众家中坐一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和群众聊一聊。跟群众的距离近了,感情也就深了,工作自然顺风顺水。
要会说,更要会做
云南省双柏县委宣传部 谷志坚
近日下乡,在田间看到一位到农村当春耕生产工作队员的机关领导。他一边向农民朋友讲解烤烟预整地开墒垒垄的规格尺寸和技术要求,一边手握锄头和农民朋友一道实地操作。一旁的农民朋友和他搭档起来很是开心。
其实,和农民群众打交道,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动手干一干。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比较严重。既不研究基层缺什么,也不考虑农民群众需要什么,他们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或“耗”在各种会议里,或“泡”在各类应酬中。
这样的领导干部,虽然伏案也能东拼西凑地“制作”出长篇讲话稿来,一开会就天花乱坠、云里雾里、东拉西扯、没完没了地常讲话、讲长话,但听者根本不明白他讲的主题是什么、要点在哪,很快就昏昏欲睡。
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不仅要会说,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去,更要会做,深入田间地头,真正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