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不是英雄,不懂岳飞;若是英雄,怎么能不为岳飞扼腕叹息!

近千年来,岳飞是一位收复河山的伟岸身躯,是一段让人荡气回肠的伟大传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英雄符号,他用忠义书写了义肝赤胆,他用浩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豪杰。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南宋军事家,是一位集忠、义、英、勇于一身的抗金名将,他的故事更是在中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据传,岳飞出生时有大鸟飞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他自幼喜欢研读兵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性格刚直仗义,炼就了一身超强武艺,尤善射击,“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岳飞少年丧父,由母亲姚氏养育成人。岳母经常用传统文化教育孩子,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并成了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抗金杀敌的战场上。“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是一位将领的不朽荣誉和千古传奇。

金军入侵,北宋灭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让年轻的岳飞立下收复失地、杀敌雪耻的凌云之志。19岁那年,岳飞入伍,开始了他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把“精忠报国”、“还我山河”当做自己的使命,转战各地,屡建奇功。岳飞精通谋略,治军严明,“岳家军”战斗力极强,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战无不胜,金兵闻风丧胆。

绍兴四年,赵构任命岳飞为“湖北路、荆、襄、潭州节度使”,正式统军出征。由于运筹周密,士气高昂,岳家军在短短两个多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阳六州,牢牢地守住了长江上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的交通道路。襄阳大捷,轰动京城,在宋金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改变了南宋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偏安的朝廷得以喘息休整。因抗金有功,高宗曾为他造一住宅,岳飞却推辞道:“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 

在大捷的大好局面前,岳飞上书,主张乘胜追击,“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但赵构没有采纳,却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班师,仅仅守住长江防线即可。岳飞按照朝廷的要求,率部回到鄂州休整,一天,他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以抒情感怀:“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洋溢着一腔忠愤,抒发了满怀壮志。见到“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岳飞满腔悲愤,强烈希望“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最后以获胜后“骑黄鹤”结尾,表现了他对恢复河山的信心和志向。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无人能够理解的路上。“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那是一声壮志难酬的哀婉叹息。

绍兴十年,金国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大获全胜,并乘胜进驻朱仙镇,距汴梁仅剩45里。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救出徽、钦二帝。岳飞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可这时高宗却担心接回徽、钦二帝后,自己的皇位不保,一心求和,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地。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当各种势力开始平衡,议和则会成为双方可以接受的砝码。打了胜仗,更可以增加议和中的谈判筹码。为了维护住自己对天下的统治,偏安一方的宋高宗赵构就得与金国议和。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勒令收兵。这时间,秦桧登场,一天催发12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见此,愤惋泣下,向东再拜,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被皇帝理解,不被同僚尊重,不被其他将领信任,岳飞只有发出壮志难酬、知音难求之叹。正如他的《小重山》所写:“昨夜寒虫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首词写出了岳飞孤立无援的寂寞心境,他的满腔热血,此刻已完全化为乌有,他的凌云壮志,此刻只有一声叹息。

尽管平生126战无一败绩,回到临安后,岳飞先是被解除兵权,然后被秦桧、张俊诬告“谋反”,投入大理寺狱,最终被高宗赵钩等人以“莫须有”罪名,在农历除夕的前一夜赐死于风波亭,年仅39岁。被害前,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字样。从被害的那一刻起,岳飞就波澜壮阔地登上了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赢得了历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和爱戴。

此后,直到宋孝宗即位,才为岳飞平反,将遗骸迁葬在西湖栖霞岭下。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宋理宗时,又改谥“忠武”。

精忠报国,岳飞走在蒙受冤屈但流芳百代的路上,他用文才武略让历史铭记,他用一腔忠愤为我们演绎着永恒的精神史诗。

尽管身为武将,但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岳飞通过不断地学习,也可以和文人一样,自己书写奏议、公牍、书檄、律诗、歌词与题记。在中国古代的杰出将领中,身为武将而又以文才传世,能征善战又能名列文学史的,仅岳飞一人。

岳飞的书法极具艺术价值,像图像画像音乐,变化无穷。现在,在南阳武侯祠还可以看到岳飞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的手迹。那是公元1138年,岳飞在行军途中,路过南阳武侯祠,适逢天降大雨,兵马遇阻不能前进,岳飞便借宿于武侯祠内。夜间,岳飞辗转难眠,便起身在祠前徘徊,看到墙上诸葛亮的《出师表》,遥想诸葛亮在天下三分的情况下,仍立志北定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种精神让他产生了震撼和共鸣。目睹中原沦陷,民不聊生,联想国家和自己,风雨飘摇,他禁不住热泪盈眶。此时武侯祠内的道长前来求字,岳飞不假思索,挥泪走笔,一气呵成了这部传世佳作。

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是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其中凡多次出现的字,他写出来绝无重复。例如“帝”字,全文共有22个,他用多种书写形式,写出不同形状的帝字。再如“先”字,共有19个也不重复。特别是“之”,全文共出现50多次,他能写出50多种形态。《出师表》中,有行书,草书,有时甚至是狂草,有的地方则是楷书。所以有人把《出师表》比成音乐和图画,就是说它虽不是图画,却龙飞凤舞像图画一样灿烂,不是音乐却像音乐一样行云流水和谐。

“精忠报国,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岳飞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尤其是他的三首词作,更是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特别是他的《满江红》更是至今传诵不绝,清人陈廷焯高度赞扬此词,说“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硷铭!”那不仅仅是一首抵御强敌、激励军心的战歌,还是一位英雄精忠报国抱负的抒怀,那种力量感持久永恒,那种视野宽阔舒展,读来令人血脉喷张,荡气回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