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3)

党的十八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从革命、改造、建设、改革的推进;从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推进;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都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强调和突出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规律性。特别是到党的十八大,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新构建以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自觉等,都无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的四大规律。

(一)实现了思想解放、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体现了主体认识论规律

主体认识论规律,就是思想解放推动实践发展,实践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又推动新的实践朝更高层次推进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正是在遵循主体认识论规律基础上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我们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思想解放、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一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二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课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通过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及时升华为科学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继续推动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就是遵循思想解放、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的主体认识论规律不断向前发展的。

(二)实现了社会形态各层次的和谐互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形态各层次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根本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更是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更高的水平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正是因此,才有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从而根本上推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进步。调整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是有机统一的过程。发展生产力,就要解放生产力,就要“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动态地渐进地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从而根本上促进中国经济的腾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推动政治上层建筑变革的同时,我们还巩固完善了思想上层建筑。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也正是在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实现的。

(三)实现了社会有机体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马克思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实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9]社会有机体就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领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传统社会有机体向现代社会有机体各领域的转变提升。从“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0],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11],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演进就是在不断深入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在物质文明方面,我们成功地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政治文明方面,我们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营造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康庄大道;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开启了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理念,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建设的提出和实践正是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结果。

(四)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规律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于使党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逻辑演进规律,关键在于探求党的科学执政规律。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将党的建设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现了党的建设科学化。党在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中已经总结出一系列宝贵的科学执政经验: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永远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党的十八大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2]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