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许多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违背群众意愿引起的。如今,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一些事件不仅关注结果,也关注细节和过程。因此,只有把好科学民主决策关,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抓住预防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源头。
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
成都市二环路改造就是听取群众意见、兼顾各方利益、科学民主决策的一个范例,它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了民心工程,被誉为党群、干群共同绘就的“同心环”。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意识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如果无法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GDP增长速度再高,也是“自拉自唱”。把抽象的“数字曲线”转化为老百姓的“微笑曲线”,“关注群众利益、注重群众感受”,正在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
拆迁很难,可去年江西南昌市在地铁工程施工时,短短3个月就完成了南昌历史上拆迁量最大、情况最为复杂的征迁工作,并实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极端个人事件、影响工程的恶性阻工事件的三个“零发生”。探寻其成功秘诀,就在于坚持不与民争利,实行阳光动迁,做好群众工作。
“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无数事实证明,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抓工作时,如果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用群众的眼光、群众的视角来想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决策要维护群众的最大利益,就必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如今,群众意见征集会、专家论证会、听证会……不管是立法决策,还是重大事项决策,政府信息空前公开。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满足,有序政治参与得以实现。
“以前凭经验决策,结果不少决策脱离实际,出力不得好。”像南昌一样,现在每到岁末年终,各级政府都会公布来年拟“为民办实事”项目,目的就在于听听群众意见,看看哪些该办,哪些可以缓缓。
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PX,又称二甲苯。专家不断解释:“PX低毒,在严格控制下,对人体无害”,但是仍有很多人选择质疑和抵制:“谁来检测?有没有环评?企业安全生产如何保障?政府监管能否到位?”
“项目决策程序不够透明,容易相信网络不实传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分析,PX项目决策程序透明度有限,所以公众有被蒙在鼓里的感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