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我们不应当怀疑经典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应当积极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这一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最基本功能是政府提供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须的,企业又不愿意干的,政府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共产品,而资源配置则是市场的天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关于可以把资本用在什么种类的国内产业上,其生产能力有最大价值这一问题,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比政治家或立法家的判断要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别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员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的人,是再危险不过了。 ”亚当·斯密具体论述了政府的职能,即第一是提供公共安全。斯密说,“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于保护本国社会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 ”第二是提供法律秩序和社会公正。斯密说,“君主的第二个义务是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压迫,换言之,就是建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 ”第三是提供其他公共产品。斯密说,“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这类机关和工程,对于一个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质来说,如果由个人或少数人办理,那所得利润绝不能偿其所费,所以这种事业不能期望个人或少数人出来创办或维持。 ”斯密这里所讲的,实际上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公共产品。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代经济学进行了继往开来的研究,在大致框架的划分上,基本上没有超越亚当·斯密的论述。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也基本上遵守了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我们看不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频繁地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也看不到这些国家的地方政府直接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更看不到这些国家唯GDP马首是瞻。正因为政府扮演了它应当扮演的角色,这样的体制才是高效的。
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
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继续推进一切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就不会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继续推进一切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是一场打破利益格局的改革,是要把错安在政府身上的手还给市场,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农业和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 ”作为一个类比,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的,计划经济迄今依然痕迹很浓,甚至有不少封建社会残留的东西,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对这些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东西进行彻底改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