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群众工作 努力促社会和谐

扎实做群众工作 努力促社会和谐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而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利益多元化、信访问题复杂化、形成原因多样化等新特征。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关键在于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只有研究透彻了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机制,真正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有效推动社会和谐。

2234

一、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思想认识上看,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不牢,主观上不想做群众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信息掌握也越发便捷,广大群众眼界不断开阔,法律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也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与时俱进抓好群众工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仍然比较淡薄。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农业税费,在一些没有征地拆迁任务的镇街,基层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大大减少,这导致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现在不求群众,不收群众一分钱,不用做群众工作。经常也听群众反映和抱怨,过去干部是“进村进到户”,现在的干部是“进村进到院”,如今已很难见到干部到群众家中聊天了。这些都无疑会增加干群间的距离,使群众对一些干部产生不信任和对立情绪。

从工作方法上看,党员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干部发牢骚,现在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跟群众打交道了,无论怎么跟他都听不进去等等。其实,现在在群众工作中,也确实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形成了一种“干部跑断腿,群众无所谓”的局面,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反感。在组织群众上,不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的办法去引导,习惯于用命令、强迫、压服的方法去要求群众;在宣传上,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教育群众,习惯于直接灌输、生硬说教;在联系群众上,不能深入实际,认真研究具体情况,习惯于形式主义、应付了事。

从能力水平上看,党员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自身底气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干部难以适应基层工作,考虑问题理想化和简单化,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群体性复杂矛盾的处理,抓不住重点,掌握不好时机,随机应变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久而久之,在村、社区干部和群众中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于是产生上下推诿,不敢去做群众工作的现象。

 二、当前群众工作的一些新特征

(一)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一是服务对象多元化。利益诉求群体由过去相对单纯的单位人、工人农民,到现在广泛存在的个体劳动者、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两新”组织等群体,均成为群众工作的新对象。二是反映问题多元化。既有征地拆迁、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历史遗留等多层次、多领域的问题。三是解决手段多元化。依靠行政手段动员社会资源的效力已越来越弱,而以利益驱动为杠杆的经济手段,以公平公正为追求的法律手段,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舆论手段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二)信访问题趋向复杂化。一是合理信访和无理取闹互相交织。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一部分是由于初访处置不力,该解决的没及时解决,导致矛盾上交。但不可否认,也有部分群众为了达到自己的无理要求,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对于法律渠道、民间渠道能够正常解决的事情,动不动越级访、重复访和集体访。二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互相交织。当前社会矛盾以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性矛盾的苗头和倾向。特别是在征地拆迁等敏感领域,个别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策划和组织,对普通群众的煽动性很强,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三)形成原因趋向多样化。一是处置不当。个别干部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重视不够、反应迟缓,工作方法简单化,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增加了群众对立情绪。二是渠道不畅。虽然各地政府均采取了各种措施拓宽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利益诉求渠道狭窄乃至缺失的问题,加上宣传不及时、沟通不到位,不经意间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心理失衡。在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差距拉大,部分群众对改革发展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够全局、理性地看问题,一旦自身利益受到影响,便产生心理失衡和认识上的偏差,引发怨气和不满。

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努力形成一种重视群众工作的浓厚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这为我们抓好群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充分用好各种资源,立足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着力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上下功夫。通过办实事解决老百姓的急事、难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疏导人民内部矛盾;通过示范引导,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做出表率;通过以老带新,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群众工作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活动把基层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力求创新,在增强群众工作实效上下功夫。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比如,镇街要在建好群众工作站的基础上,强化其信访、投诉、接待、处理的“一条龙”功能;村、社区要普遍建立起群众工作室和以党员为主体的楼宇、院落群众工作信息员队伍。加快建立完善村、社区“民情档案”,对辖区信访、党务、财务等各项工作,逐条建立第一手资料,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真正掌握实情,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要强化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培训。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特别是在开展一些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和矛盾问题较多的工作时,要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分管领导可以亲自授课,不但要传授一些工作方法,而且要对一些政策的执行统一口径,避免操作过程中由于口径不统一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还要制定好预案,开展模拟推演应对训练。实践证明,事前培训搞好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群众广泛关注的龙兴工业园和合家园安置房分配,由于前期进行了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平稳、和谐、高效的完成了安置房分配工作。三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群众工作。进一步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团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群众工作,加大力度扶持民间组织参与群众工作,通过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搭建孵化培育平台、设立专项资金,扶植一批公益慈善、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医疗卫生等社会组织,推动形成社会力量开展“大群众工作”的新格局。

(三)着眼长远,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一要整合现有群众工作资源,探索构建大群众工作格局。从全国的经验看,早在2005年,河南义马市就将信访、社保、公安等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义马市群众工作局,建立起一个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新信访工作平台。2010年4月,沈阳市率先在全国设立“群众权益保障和投诉受理工作部”;2011年6月,海南省设立全国第一个省级群众工作部;云南省委最近则宣布将在省、市(州)、县三级成立群众工作局。当前,整合资源,构建大群众工作格局已成为各地共识。因此,大可借鉴河南义马和沈阳的经验,按照“六位一体”的要求,赋予更多职权给群工办,充分整合信访、社保、公安、国土、建设等部门的力量,为“将信访问题终结在信访大厅”提供组织和职权上的保障。二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工作中凡是出台涉及征地拆迁、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损害群众利益的拟决策事项,必须及时终止;对虽符合群众长远利益,但超出群众现实承受能力的拟决策事项,暂缓出台;对经过评估虽然正确,但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群众拥护和支持后,再进入决策程序,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矛盾纠纷。三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考核奖励和责任追究机制。探索建立一套详细的群众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根据部门、镇街的不同性质特点,分别确定一套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对各部门、镇街在服务群众、调研接访、化解矛盾等方面进行详细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以探索群众参与测评,适当增加群众评价的权重。同时,逗硬考核奖励,将群众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作为干部交流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因群众工作不力、信访稳定矛盾突出的,不能参加当年评先评优;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