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与新趋势(2)

社会转型期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与新趋势(2)

二、社会转型期贯彻群众路线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们党自从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就把它作为自己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则对我们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这样的要求相比,在社会转型期,影响和制约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具体表现为:

第一,党的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缺乏“地气”。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能下基层并同基层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的并不多,能把握好“既不给基层造成负担,又不走马观花,应付差事”这个度的也不多。以上海市为例,2009年底,中共上海市委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其中强调要坚持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的硬指标,要求局级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这说明,在此之前,党的一些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同样,领导干部政绩优劣的评定也缺乏“地气”,虽然各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向相应层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述职,但是其工作评鉴的结果、述职的程序、述职的内容以及评鉴以后是否有反馈等,普通群众因为没有相应的渠道或途径,这些都是无法得知的。可以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基层干部来说,虽然他们直面群众的切身利益,但他们的眼睛也是“朝上”的,因为如果不“朝上”就会影响日后的仕途。正因为如此,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同群众实质的沟通,不能真正听取群众的意见。长此以往,党的群众路线就会越来越空洞乏力。[11]

第二,对群众工作网络化缺乏重视。在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要适应这些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在一起。在这方面,群众生活的网络化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更为广泛和更加灵活的方式。因此在社会转型期践行群众路线就要适应并重视网络的作用,把群众路线与网络的工具性作用结合起来,把群众路线搬上网。当前,诸如政务微博、网上发布会、网上党校、网络发言人等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各个组织、单位、机构也都开通了官方网站,以保持信息的实时动态。这些做法:一是为了达到信息公开,还群众的信息知情权;二是为了与群众互动,掌握民意。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而有效的创新。但是,有些组织、单位、机构轰轰烈烈建网站,却疏于对网站内容的管理,信息更新不及时;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中,政府的信息经常滞后,而小道消息则迅速传播,由此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也使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受到损害。

第三,在社会发展中对群众心理建设关注不够。毛泽东曾经指出:“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12](p.898)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必须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体情绪化和易受感染的现实,从社会心理建设的角度来审视和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发展。同时,社会个体化使群众的独立意识增强,在思想上、生活中不再以组织为唯一依靠,而是在多元氛围中,逐渐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的个体。这些都表明,要在这样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切实践行群众路线需要更加细致、更加能深入人心的工作方式。然而实际情况是,在处理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事务或事件中,部分党员干部往往行事简单粗暴,而相当一部分群众也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由此引起一些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感情的对立。

三、社会转型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党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为解决转型期群众路线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这是群众路线达致“为民、务实”要求的根本。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3](p.59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赢得人民群众支持的根本。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p.372)如果党的群众路线不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基本目标,那么“一切为了群众”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加强“社会容纳力”建设。社会容纳力指家庭、企业、社区、政府等社会单位在组织与道德双重层面对分散化的个体社会成员的容纳能力和保障能力。[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体的大幅度“松绑”,个体对企业、事业单位的依存度弱化,个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成为独立的主体,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这使人的活动空间扩展,社会关系增多,流动性加强。但在这一急剧的变化过程中,社会却没有提供充分的容纳力。个体面对的不确定性日渐增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体在自我保障能力方面显得较为软弱。因此,“社会生活个体化程度增加和社会容纳力弱化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我们需要在“组织―制度”、“文化―价值”双重层面重塑“社会容纳力”,以化解人们在个体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困扰。[15]

第一,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各种制度的优势,为群众的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的渠道。科学而完备的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能够始终顺利贯彻执行的重要制度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其运行近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个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够使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最有效和最重要的实现形式。在发挥各种制度优势的同时,还要完善第三方协同治理机制,比如要完善网络治理机制。特别需要让草根个体拥有更多的表达渠道和表现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尝试自我实现,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更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基层社区为个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并为满足个体社会成员日渐增长的生活需求和利益诉求提供相应的组织基础。

第二,要加强社会道德引导体系建设。群众的精神生活是群众路线的灵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是社会容纳力重塑的精神保障。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所倡导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如何能够真正地契合人们的社会生活并深入个体的内心世界,以形成公共性的价值观念,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15]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堕落案件和接连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折射出党的群众路线在群众中尤其在基层群众中的心理基础已经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坏,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就需要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党员干部的道德践行尤其具有榜样的意义。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正面能量,拓宽表达渠道(如网络舆论表达)。我们要利用网络这一新形式推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发展。

第三,着力建立情绪处理渠道。当前,面对全球化和社会的急剧变动,社会情绪的不稳定以及各种心理因素的变化使得个体的情绪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以往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面对以矛盾多发、价值多元为基本特征的转型期群众脆弱而又敏感的社会情绪,我们要高度重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其中的心理需求),重视群众的情绪变化,把理顺社会情绪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情绪处理渠道,协调人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参与改革开放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应对社会情绪的基本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判断,即要充分把握当前社会思想主流积极健康的基本倾向,又要认真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情绪的特点、影响范围及其成因。对于已经出现的负面社会情绪,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做好群众工作,缓解负面社会情绪。针对造成社会情绪产生的多种原因,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基本矛盾。这些方面包括:一是秉承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决果断地打击腐败,保持清廉,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增强政府公信力,以党心赢得民心,以实效取信于民;二是加大改革力度,着力从制度层面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促进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并给群众提供一个表达合法诉求的平台;四是真心实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特别是解决低收入群体或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

总之,党的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实质就是保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这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的工作才会无往而不胜。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