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哪里有推不掉的人情

湖北:哪里有推不掉的人情

任何一个健康的肌体,最初接触细菌时都不易察觉,久而久之就在身体里蔓延开来。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如果在“小事”、“小节”上不注意,思想上放松警惕、丧失原则,就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终会迷失方向、酿成大错。

对一般性礼物不拒绝,为他人调动、升迁、做工程托人情,反映的是在细节、小事上没有绷紧党性这根弦,这是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谈到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一定要防微杜渐、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通过反“四风”解决“送礼的问题”。可见,党员干部中的送礼风、人情风,不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而是关乎党风政风的大问题。

说到土特产、购物卡、红包,说到请客送礼,很多人包括党员干部都容易想到“人情”二字。中国是人情大国,礼尚往来属于自古以来的风俗习惯。但必须指出的是,世俗人情与干部作风不可混淆,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从警惕“危亡之渐”的高度,高度清醒,高度防范,主动拒绝不正之风的浸染。

有的人不把送礼当回事。认为收点土特产、购物卡无伤大雅,无关大局,不触及根本,与行贿受贿扯不上关系。任何一个健康的肌体,最初接触细菌时都不易察觉,久而久之就在身体里蔓延开来。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极易成为各种利益集团的“公关对象”。许多腐败案件已经说明,领导干部如果在“小事”、“小节”上不注意,思想上放松警惕、丧失原则、心存侥幸、欲望膨胀,就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终会迷失方向、酿成大错。

有的人在人情面前很为难。认为迎来送往、收受礼品是客观环境使然,自己不收礼,就成了不近情理的异类,硬生生驳了面子,还会造成疏离和孤立。正是一句“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打开了缺口,“被动”收下的“小礼物”,成了基层与机关拉近“感情”的“纽带”,成了下级向上级“攻关”的“桥梁”,成了领导干部“无法拒绝”的“群众感情”,久而久之思想就会麻痹,信仰就会崩塌。

还有人把公共之事搞成了人情之事。有的同学、同行、同乡、同事间的小圈子聚会,直接成为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温床。在这种“情感纽带”之上,政治上相互支持、相互抱团,经济上圈钱交易、利益交换。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在干部任用上,上对下打招呼,下对上讲人情。这种公然将严肃的政治生活异化为情感联络、关系输出,将严肃的干部选拔程序和标准异化为人情标准、私人情面,必须坚决处理、坚决铲除。

送礼风愈演愈烈、人情风禁而不绝,实际上是“四风”顽固性、反复性的一种表现。这些歪风能不能刹住,能不能从政治生活中消失,是反“四风”成效的一个检验。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是没有人的正常情感,但只要从官为政,就必须树立界限分明、原则至上的人情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哪里有必要收的红包和礼品?党性原则、政治纪律在前,哪里有推不掉的人情,哪里有非讲不可的情面?“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政风与世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风气往往体现在小事、常事之上,小红包、小礼品,不能因其细微而习而不察,不能因其盛行而自觉沦落,购物卡、土特产,更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党员干部堕落贪腐的普遍起点。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活,必然由清洁自律、自警自省的官员作风汇聚而成。我们还要以这样的政治风气,引导社会风气向清新俭朴的方向发展,成为百姓民俗和社会风尚的示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