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力推金融一体化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全球经济复苏过程还存在很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债务失控、增长失调、南北失衡等结构性矛盾突出。
对于拥有全球近一半的人口、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创造了一系列的增长奇迹,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而言,经济复苏的挑战同样艰巨。
在李克强本次出访前,受发达国家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可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的影响,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逆转,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亚洲一些成员也受到波及,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增长放缓、通胀上升等多重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李克强在本次出访过程中力推金融合作,他建议议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扩大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发挥好中国-东盟银联体作用。
李向阳分析,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经济周期相关性越来越高,而与发达国家错位,特别是美国今年提出的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持续搅动东南亚资本市场,“要维护地区整体经济的稳定离不开金融的稳定”。同时,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和结算的规模还将有效降低区内贸易和投资的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
此外李克强此次还特别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东盟及本地区的互联互通提供融资平台。
李向阳指出,东盟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区有大量的过剩储蓄和外汇储备,但客观上很大部分并未转化为有效投资,李向阳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能够将互联互通与金融合作有机结合。
针对中方此次力推的在泰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杜继锋表示,目前中国在泰的大笔贸易等仍以泰铢结算为主,有时使用美元。若成功设立人民币清算银行将有效降低投资者的汇率风险,促进两国贸易额的持续扩大。
打破坚冰铺开海上丝绸之路
李克强13日在河内阐述了中国与越南沿着海上、陆上、金融三条主线统筹推进合作,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的基本考虑。
海南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基础设施合作、金融合作这三个工作组虽然是并行的,但海上部分尤为关键。作为中越合作最大障碍的南海问题都能成立一个工作组,标志着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又有了新的进展,而且是实质性的进展。
曲星也告诉中新网记者,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的成立是中国和东盟稳步推进海上合作这篇大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了中国与东盟增进战略互信,深化全方位合作,打造自贸区升级版,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决心。
南海被视为中越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吴士存指出,在中越之间,无论是金融合作还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都没有太大障碍。作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最大“声索国”,越南对于海上共同开发一直有一定顾虑。
此番访越,李克强和越南总理阮晋勇决定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争取于年内在北部湾湾口外取得海上共同开发的实质进展,并磋商研究更大范围海域的共同开发。这意味着中越双方对合作“最大障碍”的破解迈出关键一步。
除了中越两国的深化合作,李克强化解政治障碍推动经济全面互联互通的做法也为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范例。
曲星表示,李克强此番出访宣示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未来中国和东盟合作设想的“2+7合作框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苏浩亦指出,中国与东盟在地理上相互毗邻,历史上渊源深远,文化上联系紧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曾为双方经贸、文化往来打通经络,而此次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为双方,甚至在分歧领域探索新的合作平台。他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特别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将给周边国家带来机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引擎。
从海上联通来看,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东盟海上经济带的建立以及来自中国的更多公共服务的输出,包括海洋安全、海洋开发、污染治理等。在国际海上合作中,中国国内各部门之间资源的协调和调配也会更趋成熟。
开放互通态度迎接TPP挑战
除了中国和东盟双方的合作,李克强对于中国和东盟可能产生的分歧也进行风险管控。除了重点强调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携手继续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为和平解决争议创造良好环境外,李克强还就不包括中国的TPP和不包括美国的RCEP在亚洲将如何相处表明了态度。
他表示,各相关国家要力争于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RCEP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可以交流互动,相互促进。
李向阳分析说,目前,东盟有几乎一小半成员既参加TPP谈判也参加RCEP谈判,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也拥有“双重身份”。未来TPP和RCEP肯定是亚洲区域合作的两个轮子,“希望这两个轮子不要一个往前转一个往后转”。
对此,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相对乐观,他表示,在中国人的哲学里,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祸福相倚、有利有弊。TPP看起来是挑战,但中国和东盟有能力在TPP和RCEP间建立一个互联互通桥梁,从而更好地推动彼此关系深化。
李克强为中国和东盟打造钻石十年“清障”的努力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有媒体指出,如果中国和东盟协调好关系,有可能会改变南海成中美战略博弈场的趋向。
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指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并不针对美国。不过,如果中国和东盟未来若能够解决南海分歧,顺利实现自贸区升级,打造钻石十年,第三方利用中国和东盟间矛盾的空间将会明显收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