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十大品牌”变成“十大忽悠”(4)

【案例】莫让“十大品牌”变成“十大忽悠”(4)

与其傍“十大品牌”不如让品质上档

一进入商场、超市,种类繁多的行业“十大品牌”、“中国名优产品”,会疯狂的冲击消费者的眼球,让人目不暇接。随着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追逐名牌的意识也在不断争强。如今,是否是行业“名牌”,已经成为消费者挑选商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现实中许多“名牌”却是名不副实,不过是花数万甚至数十万买来的“奖状”。这样的“名牌”,实际上与当今社会上某些人花钱买假文凭如出一撤,不过是拉大旗扯虎皮,用来忽悠消费者的“工具”而已。

事实上,行业“十大品牌”的“身价”绝对不菲。要获得名牌“金身”,不仅要破费数万的会员费、年费,甚至是直接花费几十万竞标得来。所谓的“十大品牌”,不仅没有标准,更没有监督,实质上就是竞价排名,谁花钱多谁就是排名靠前的“名牌”!

既然这些所谓的“名牌”身价不菲,为何有那么多的厂商愿意为之一掷千金呢?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机构乐此不疲的制造“名牌”呢?其实还是利益的驱动,因为一旦“名牌”加身,就会让产品有了明星范儿,对消费者产生无穷的购买导向,效益也会自然而然的滚滚而来。当然,部分厂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试想,其它同类产品都傍上“名牌”,对“安分”的产品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故而这些厂商不得不跟进买“名牌”。同时,行业协会等评选机构也可以利用评选名牌的机会“多收三五斗”。厂商和评选机构,一方得名一方逐利,真可谓“双赢”。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即使这些名牌的名头够响,也只能蒙得了一时,蒙不得一世。要真正能吸引消费者“回头”,还要靠好的使用效果形成的“口碑”。事实上,那么多所谓“名牌”之所以,“兴也勃,亡也忽焉”,就是因为只顾“傍名牌”,而不重视产品品质的提升。品质就是生命,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切实把品质做实,才不会让消费者的垂青变成“一锤子买卖”!与其花钱买“名牌”,不如让品质上档。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使用的那一刻,吸引住消费者挑剔的“眼睛”,产生产品忠诚度,企业就要在“台下”做足功夫,不论是研发、还是制作工艺、客户体验,都要实打实的提升。切忌只会打广告,而没有任何疗效。

【启示与思考】

要回答十大品牌评选这样的问题并不难,按照常规,评选十大品牌应该有严格的标准和条件,对产品的性能、质量、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有详细的要求。只要严格遵循评比准则,规范运作,要评选出本行业、本领域质量过硬、市场占有率高的佼佼者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在一些领域,所谓十大品牌评比完全流于形式,只要给钱,谁都能评上。

十大品牌评选何以乱象丛生,仔细观察一下那些五花八门的十大品牌就不难看出,先是组织评选的机构不合规,这些所谓的权威机构,有的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有的是唯利是图,只认金钱,不管产品质量的主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受利益驱动,一切向钱看,只要给钱,就毫不吝啬地赏给你头衔和荣誉称号。试想,这样的组织机构,如何能评选出货真价实的品牌?

其次,是一些企业空图虚名,为利所困。为了打开产品销路,提高市场份额,不是在产品质量和市场营销上下真功夫,而是想走捷径,图省事,忙于对产品搞包装,甚至不惜成本作虚假宣传,昧着良心,误导消费者。

这样一来,十大品牌评选演变成了周瑜打黄盖,评选组织机构和产品生产企业二者各取所需,评比完全变了味,搞成了名符其实的有钱能使鬼推磨。在金钱的驱使下,那些产品质量差、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一夜之间成为十大品牌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难想象,这种将商业道德抛到九霄云外,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评选出的十大品牌,究竟有多大意义?靠这样的手段评选出的十大品牌,又能价值几何?久而久之、长此以往,消费者谁还买你的帐?

根治这种拙劣的闹剧,首先应规范市场品牌和产品质量评选活动,尤其是对经济领域协会团体组织的评选等活动加强监管,确保评选活动有职能部门监督,有民意评价跟进,有投诉举报受理等,保证其评选合法、公开、公平,对那些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缺乏组织参与资格的各类评选和评比,一律禁止进行。

其次是加强对品牌产品的全程监督,制定知名品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并由消费者协会等出面,建立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处置平台,对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投诉强烈的产品由职能部门介入调查,并及时取消品牌的帽子,让品牌效应成为激励生产企业和经销企业抓质量、抓服务求市场认可和民意认可的正确理念。

其三是公开品牌评选流程和评选活动过程,让民意监督评选活动,同时监督职能部门的监督效果,确保各类品牌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对涉嫌虚假宣传、虚假评选的“十大品牌”等“品牌买卖”行为,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究责到位,从源头上震慑不法行为,杜绝不法品牌评选活动的开展,制止“品牌买卖”的闹剧。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企业立身兴业的生命,更是永久的金字招牌。唯有以诚为本,恪守商业道德,在产品质量上求上乘、求创新、求突破,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