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务实的“老县长”
高德荣: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
独龙江在变,日新月异。
1999年9月,投资1亿多元、全长96公里的简易独龙江公路正式通车,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以前跑完全乡需要两个月时间,现在开车两天就可以来回。
2004年10月,贡山县长高德荣在独龙江用卫星电话与民政部一位副部长通电话,标志着独龙江乡“火炮传消息、通讯隔山吼”的历史终结,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民族不通电话的历史。
2006年10月,装机640千瓦的电站在独龙江建成发电,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民族不通电的历史。
2012年9月,高德荣在独龙江通过宽带网络与省长李纪恒进行视频通话,标志着中国最后一个不通互联网的民族实现了现代信息通讯的跨越。
怒江州委独龙江乡帮扶工作队队长吴国庆介绍,截至目前,独龙江帮扶“六大工程”总计到位资金8935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73126万元,大部分建设项目已近收官。
日夜为独龙江操劳的高德荣,头发变得有些稀疏,脸上多了不少皱纹,然而在他身上,求真务实的作风一点没有变。
“总吃低保不是办法,老躺在政府的扶持下过日子更是不行。”面对独龙江可喜的变化,高德荣头脑清醒,他在用本民族的声音激发同胞的奋发自强。
“独龙族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必须有产业,不然迟早会返贫。”高德荣选择了发展特色产业和实用技术培训两个主攻方向,而且率先示范,言传身教。
“老县长养蜂比我养得好,他干什么都喜欢琢磨。”就连巴坡村委会的养蜂能手都说,高德荣的蜂箱制作、摆放位置都比大家高明,他的蜂箱里蜂群最多。
“独龙江的草果种植业,就是老县长带头搞起来的。”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介绍,早在高德荣担任乡长的时候,他就将草果引到巴坡村试种,收成好的人家一年就卖了7000多元,目前全乡已种植草果3.3万亩。该乡第一个企业——草果烘干厂也应运而生。
“草果产业已经见效,重楼更是增收的重头戏。”高德荣专门请来云南白药的专家考察,作出了重楼种植规划。他说,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亩最低也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如果全乡实现户均种植1亩,群众的增收就更可观了,等于有了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
高德荣厌恶空谈懒惰、不思进取,最喜欢务实能干、有想法的人。凡是有利于独龙族脱贫致富和独龙江发展的事,他都热情给力:“干,放开手脚大胆干,我全力支持!”实打实的高德荣,不断点燃干部群众创业的希望和激情。
就在我们跟踪采访“老县长”那几天,高德荣从南到北把独龙江的每个村寨转了一遍。不停的奔波,过度的劳累,他患上了重感冒。
“人老了,‘老朋友’就频繁找上门来了。”高德荣就着酒把药咽下去,一边嘟囔着,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布质独龙江地图细细查看。“这两天雨没停过,工程建设进度又跟不上了,有的路段又要塌方被堵,明天8点准时出发去查看。”
3年来,独龙江帮扶项目建设在大雪封山、灾害频发、运输困难等考验下不断推进。“独龙江大雪封山,但观念不能封、学习不能封、工作生产不能封。”高德荣一直在践行着自己总结的“独龙江精神”。
他发动大家发展特色产业,为独龙族同胞今后的发展引路;他为独龙江的学校、医院、博物馆建设和事关民生的各种问题奔走呼吁,争取更多政策扶持;他不断请来专家老师给农民群众培训授课,挨家挨户去动员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成才……而今,年近六旬的“老县长”仍然没有丝毫的懈怠。
“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当干部、当领导的如果不务实,指挥棒就会变成‘搅屎棍’。”高德荣说得生动实在。
记者感言:为人民服务是实打实的,老百姓爱听的是实话,认同的是实干。率直的“老县长”容不得半点虚浮和做派,他把整个身心都融入到基层群众之中,时时处处与百姓同忧同乐、甘苦与共。深扎在山乡泥土里的树根不会枯竭,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犹如江水奔流不息。正因为如此,高德荣一辈子坦然充实、无怨无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