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荣:一心为民的“老县长”

高德荣:一心为民的“老县长”

从此,高德荣又在独龙江扎下了根。他的头衔是怒江州委独龙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的办公室就在江边简陋的家中,退休的老伴也跟着他来到这里。

“高德荣的选择并不难理解。”贡山县政协原主席赵学煌说,老高幼年家庭贫困,是党和政府以及独龙江的乡亲们培育他长大成才,他与同胞乡亲那种血肉相连的感情,比独龙江水还深。

2010年初,省委、省政府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3年行动计划”,一场围绕实施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六大工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省级32个部门合力协作,上海市对口帮扶的攻坚战,在独龙江畔紧锣密鼓打响。

用3到5年时间,投入10亿元资金,人均投入25万元,推动独龙江乡和独龙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力度,在国内外扶贫史上罕见。

面对机遇和重任,高德荣豪情满怀同时心急如焚:“独龙族再不加快脚步同其他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那就是给祖国母亲抹黑!”

“老县长是我们的工程监理员。”项目施工方说,高德荣随时来工地巡查,从质量到进度都盯得非常紧。

“老县长是我们的义务林管员。”乡林业站的同志说,高德荣经常向林业站报案,他容不得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任何破坏。

“老县长是我们的隔壁老大爹。”独龙族群众说,高德荣总是把同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就怕大家走得太慢。

参加工作38年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高德荣花时间最多的事情就是与老百姓在一起,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让独龙江、怒江的老百姓生活尽快好起来。

还在当乡长的时候,高德荣就大着胆子带上乡里的两位干部直奔昆明,向省有关部门反映独龙江的实际困难。争取到上百万元项目资金后,他立即领着大家扩建了乡卫生院、中心校,建起一个小型电站、4座人马吊桥。

2005年2月,持续暴雪导致贡山全县电力、交通、通信全部中断,大量民房和农作物、牲畜受灾。危急时刻,县长高德荣亲自担任任务最为艰巨的道路抢修组组长,夜以继日奔波在灾区。10多天里,他跑遍了怒江沿岸的20多个村委会,挨家挨户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救灾。当他带队顶风冒雪来到等待救援的村民身边,很多人哭了出来:“高县长来了,大家心安了!”

每年快到封山和开山季节的时候,高德荣都要驻守雪山,少则一星期,多则两个月,与交通部门的工人一道,一铲一铲刨开雪堆,为的是让独龙江的开山期长一些,让运输物资的车辆多进来几趟。有一次高德荣被突如其来的雪崩掩埋,幸亏被在场的工人发现,及时把他救了出来。

有一年,大雪封山在即,新招聘的16名教师和医务人员需要立马赶赴独龙江工作,高德荣县长决定亲自护送他们进独龙江。整整一天,车队只行进了48公里,只好在野外露营。第二天一早,患重感冒的高德荣坚持在风雪中刨雪探路,等他回来时,头发、眉毛都结了冰。“医生和教师是独龙江的宝贝,这里的群众太需要他们了。”高德荣完全没有顾念自己。

提起“老大爹”高德荣,双拉娃村黑娃底三组傈僳族村民肯啊勇、王丽萍夫妇充满感激。作为高德荣帮扶多年的困难户,夫妻俩如今有了住房和稳定的收入,两个孩子也都读上了书,去年还买了摩托车。在独龙江,得到老县长直接扶持的困难户还有很多。

“活着的时候不为人民服务,群众不要你;死了以后,马克思也不要你。这样的党员干部没有归宿没有根,是很可怜的。”高德荣说得意味深长。

记者感言:一切为了民族同胞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老县长”坚定如山的信念和追求,为此他梦牵魂绕、矢志不渝奋斗了几十年。从独龙江来,回独龙江去,坚持不懈地攀援,栉风沐雨地跋涉,最终把独龙江的欢腾、独龙族的笑脸托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此等功德和荣耀,永远镌刻在雄奇的高黎贡山之上。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