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荣:一心为民的“老县长”(4)

高德荣:一心为民的“老县长”(4)

一身清廉的“老县长”

高德荣:从严要求自己,严格管好自己的家人,才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情。

不论是在独龙江、贡山县还是怒江州,人们之所以格外敬重“老县长”,就是因为高德荣除了秉持着少数民族同胞那种爽直坦诚的性情,还坚守着共产党干部的清正廉洁。

一件寻常衣服一穿十几年,一块普通手表一戴几十年,深入基层只要有个火塘就能安然而卧,不管置身何处,高德荣始终保持着最简朴的生活作风。

在独龙江,高德荣没有专门的领导办公室。在家,他坐不住呆不长,高黎贡山的新建公路上、独龙江畔火热的施工现场、正在培育的草果重楼基地、亲如一家的农家火塘边,都是他的“办公室”。

高德荣在县城的家,安置在一幢已经建了20多年的旧楼里,40几平方米的屋子,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县长、一位副厅级干部的家。高德荣常驻独龙江,儿子高黎明和他的妻子住在这里。厨房太小,灶台只有搭到过道上;屋里家具陈旧简陋,墙壁、天花板早已被取暖的烟火熏黑。屋里最显眼的摆设,就是各种荣誉证书、留念照片,无声地见证着主人走过的不平凡岁月。

“担任州级领导后,按规定可以安排给他一套房子,但他不要;不要房子可以补贴现金,他也不要。”高黎明说,这就是父亲的原则。

高德荣总是在外面忙碌,不是在乡下调研工作,就是上州府、省城开会办事。儿子从小到大,印象中只有母亲一个人在照顾他们,平时生活开销花费的也是母亲的工资。

“老县长心肠好,下乡时总是买些米、油、衣服、被子甚至锅碗瓢盆带着,遇到生活有困难的老乡就接济一两样。这是他多年的习惯。”驾驶员肖建生讲得很动情,“他总是说,在贡山和独龙江,生活贫困的群众还多,我们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这些年,为了带领独龙江群众发展产业致富,高德荣率先试种草果重楼,养起中蜂。种养成功了,他再把种苗提供给群众,并不厌其烦地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还经常把群众召集到他的实验基地,管吃管住地搞培训,所有的花费,都是高德荣独自承担。

对自己的儿女,高德荣却没有帮过他们什么。高黎明从学校毕业后回贡山考公务员,连续两年都名落孙山,第三次才如愿以偿。有人不解地说,你父亲身为州级领导,给儿子安排个工作很简单嘛。然而,儿子从父亲那儿得到的只有一句话:好好用功,多学多干。

那年,高黎明带着未婚妻上昆明拍婚纱照,无意中发现父亲坐的车就停在昆明。“他是到省城办事的,我知道父亲的原则,拍完照我们坐公共汽车回贡山,根本不敢沾他的光。”

高黎明和姐姐高迎春办婚事时,也没有沾父亲的一点光。忙碌的父亲抽不出时间过问不说,还不准儿女以父母名义请客。他甚至连自己的老同事都没有告知,事后有同事追问,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儿女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办吧。”高迎春和丈夫都是普通公务员,结婚时买房的贷款直到去年才还清。

去年国庆长假,姐弟俩约家人一起跟着父母进独龙江。出发前高德荣便交代:“我们要在一户村民家吃饭,你们自己买些食品带去,不能给老乡添负担。”高迎春说,他们早就习惯这样做了,这是父亲定的老规矩。

高德荣也有“奢侈”之处,比如车上随时要备两三条车胎,经常要配备两个驾驶员。肖师傅感叹地说:“他的工作节奏实在太快,不停地跑村寨、跑工地,路途太艰险,一个驾驶员和一条备胎简直跟不上趟……”。

一位“老县长”的好口碑,就这样流传在干部群众中间;一个共产党员的好形象,就这样挺立在百姓心头。

记者感言:没有一点官气,不图任何享受,只知付出奉献,坚守之中底气十足,浮华面前堂堂正正。“老县长”的威信靠的不是官衔,一腔爱民情怀感人肺腑,一股人格力量撼人心魄。用清澈的独龙江水刷洗过的“镜子”,真真切切地映射出“老县长”的高风亮节。对照这面锃亮的“镜子”,我们深深为之叹服,也足以自省自励……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