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我党执政的力量之源(4)

丰富我党执政的力量之源(4)

——学者谈如何巩固好党执政的物质文明基础与精神文明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因此他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文化就产生于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发展的辽阔大地,几千年来,就是这块仅占世界陆地十五分之一的土地上,一直聚居着全世界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850年曾达35%)的人口。尽管旱涝、地震、台风、疫病、战乱等灾害不断,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像世界上其它地方发生过的那样大规模、长距离的民族迁徙或流动。我国的耕地占世界耕地的十分之一,水资源占世界7%,特别是东南部的平原地区,长期以来人均耕地只有一、两亩地,然而人们就凭着在这么一点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精耕细作,凭着汗水和智慧,养育了自己和家人。因此,许多外国人感叹,中国人种地就像绣花一样。因此,爱国也表现为爱我们的历史,爱我们的文化。在独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华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中,唯一一个统一而且没有中断地发展了5000年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一是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规范和调节人际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重要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德、重教,为人们提供了衡量是非曲直的道德标准,是维护社会正常稳定运转的无形之手。二是有助于凝聚全球华人,因为共同的血缘、历史、文化是任何力量也割不断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精神财富。三有助于树立国家形象。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要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就必须大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有的同志讲,除了“三个自信”外,我们还应该再多一个自信——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如何从精神领域丰富党执政的力量之源

公方彬:首先,进行思想发动,实现全民的精神崛起,特别是真正弄清何为大国崛起,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才能保证一个民族占领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起引领作用。所以,中国需要再涤荡腐朽和僵化落后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次,依据时代的变化,我们应该有效诠释共产主义信仰,让人们对实现的路径可信、可感、可行。也就是说,中国社会很难像西方那样靠宗教支撑精神大厦,必须走自己的精神道路,这就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使共产主义信仰不因时代的变化,不因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而弱化,坚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前行。

再次,确立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说,既然我们强调“跳出冷战思维”,那么我们就不能仅仅以政治制度基础上的价值坐标与世界交往和沟通,必须产生能够与世界交往的新的价值系统,正所谓“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产生之日,也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与世界融通之时。

第四,推动文化繁荣。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使然,也由于中国目前的世界地位和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文化来颐养民众,以提升大众人文品质,培养平和心态,同时在国际交往中提升文化软实力,这已经上升到重要日程。为什么党中央专门作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定,原因即在于此。在繁荣文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特征,文化存在三个层次:人类文化、民族文化、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发达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来看,政治文化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其还处于主导地位,但还应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内涵。保证中国走向世界以及满足自己文化建设的需要,就是要站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敢言自己的文化走向了世界,影响了世界。

我认为,以上基本建设工作做好了,中国的道德状况会因此而改善,中国人的人文修养会提升,社会理性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会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会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一定意义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内涵与目的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方向所在,还是丰富党的力量之源与提升执政能力所在。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