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穷追不舍
“刚才我们组长汇报得非常好,我还要说一个想法。”产业组组长、山东学员发言完毕,同组陕西学员迫不及待就要进行补充,“现在政府直接审批,干预具体项目、具体事务,这种毛病一定要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无为的思想也一定要摒弃。不能以一种现象掩盖另外一种现象。”
他的结论是,“关键是政府怎样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形成一套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方式。”
类似情况在其他小组一样存在。“大家分析了以后,提了19个问题,我这里从10个方面作了一下归纳……”西藏学员刚就民生组集中研讨的问题作完说明,同组学员、湖北学员就给出了补充意见。
围绕着如何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问题,民生组学员表示,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在民生的项目编制和投入方面,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分清轻重缓急。欠账太多,民生与经济不平衡、不协调,没有解决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制度性安排方面还存在欠缺,尽管解决民生问题的红头文件很多,但权威性和刚性不足,缺乏法律效力和约束力;要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等。
有了汇报,也有了补充,但其他小组的成员仍旧觉得不够“解渴”。一位学员扶了一下麦克风,“民生组讲的问题很多,也很全面,但是聚焦不够。我觉得转型升级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关键是社保问题……”
“我们把聚焦再深一点,民生问题重在社会保障,社会保障里面重在没有把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公平、合理、理性对待,重在不平衡、不平等,阻碍了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构建。”产业组学员话音刚落,市场组接着发表意见。
“其他小组学员的发言抓到了根本问题上,非常赞成。对于我们这个组研讨的完善大有帮助。”作为民生组的小组召集人,湖北学员肯定性的总结总算结束了这一轮的聚焦。
“这样的讨论非常好,不足之处是每次授课后留给大家讨论的时间不多。”临近结业,对这种交流与碰撞,陆林祥深感学员之间的互动式学习很有价值。
不吐不快
其他小组的讨论已接近尾声了,但产业组的聚焦还在继续。
看见题板上的各种问题,到底聚焦到哪几点汇报,这让组长和组员们都有点发愁。江苏学员和湖南学员连忙给组长出主意。“咱们得赶紧挑出几个重点来,因为汇报时只讲三个问题。”江苏学员提醒。此时现场嘈杂一片,四五个人同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题整合的任务最终还是交给了小组召集人。他在吸收了上述两位组员的建议后,提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问题。“我知道,大家都想把自己的观点作为聚焦点,江省长,你提的内容我们就作为具体的抓手来讲,怎么样?”这位召集人问道。实际上,在整个学习和汇报的过程中,该副省长不下三次谈及了自己的观点,并逐渐完善。他说,“因为我们实际上就是这么做的。”
后来产业组召集人在向全班汇报时说,“在讨论到产业升级这个主题的时候,大家非常活跃,大概有四五十个问题。最后按照催化师的要求聚焦,忍痛割爱聚焦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不能完全代表全组各位学员的思想。”针对产业组在讨论中已部分提及原因和对策的情况,有学员建议,“原因和对策我们就留着,先不说。”
在这样的研讨班上,授课者多为中央部委相关负责人。转型升级班就汇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中央编办副主任王峰。专家论坛则邀请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
授课后,直接向这些部委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学员们不愿放弃的机会。有人按下话筒直接提问,也有人把意见和建议认认真真书写在纸上,请班主任转交相关部门负责人。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每堂课结束,每位学员还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评分,有的留下评估意见表就走了。不是满分或有意见的,则将结果翻过来,轻轻盖在桌子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