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从节目制作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日益广泛应用,一方面,新兴的节目制作公司不仅可以通过购买广播电视云服务,用较少甚至没有制作设备投入的方式,制作广播影视节目,而且可以通过采用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以较少的资本投入来制作节目,从而实现低成本、轻资产和较少资本投入的节目制作运行模式,同时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精确分析用户的收视习惯和行为模式、受欢迎的节目类型和场景等,针对不同收视群体制作个性化节目,大大提高所制作节目的成功率,降低节目制作的失败风险,从而促使新兴节目制作公司加速进入节目制作领域,进一步加大广播影视制作领域的竞争;另一方面,加快广播影视制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广播电视台等广播影视制作机构不仅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制作出符合不同用户个性化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而且可以加快广播影视业态创新,促进全媒体业务不断丰富,同时还能以创新的技术手段盘活庞大的存量内容资源,建立起存量内容资源的有效价值增值机制,实现对贯通整个内容产业链的深度资源整合和协同,巩固和增强广播影视行业的节目制作优势。
(二)从网络传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推动了互联网宽带、光纤到户、4G网络等工程加快建设和普及,使电信网、互联网传输IPTV、互联网电视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给广电网络带来愈来愈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加快广电网络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可以使广电网络从传统的简单、单向管道升级为智能化双向管道,既能够智能感知和适配广播电视台播发全媒体内容和业务,实现“网台”联动,又能够智能感知不同用户终端和位置,智能地选择最佳传输手段和通道向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三)从终端服务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的终端形态和服务方式加快创新,除传统的电视机、收音机和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外,Pad、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游戏机、数字电视一体机和家庭媒体网关等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广播电视终端形态,交互点播、跨屏收看、家庭共享、个性化推送、社交电视等新的服务方式不断涌现,一方面,既提高了对广播电视终端形态和服务方式的要求,促使广电必须加快终端和服务方式创新,另一方面,也为广电加快实现用户终端服务智能化,迅速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广电巨大的用户资源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难得的机遇。
总之,新一代信息技术既给广播影视带来巨大挑战,也给广播影视带来加快转型、实现跨越的难得机遇。加快广播影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扩展广播影视传播内容,改变和延伸传播形式,而且能够丰富传播空间,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动广播影视行业的优化升级。
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信息化
针对广播影视发展变化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紧抓发展机遇,聚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整合开发资源,着力创新生产、传输、服务方式,推动广播影视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转变。
(一)创新生产方式、再造生产业务流程,增强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能力。以多媒体全媒体为发展重点和方向,着力打造新一代广播影视制播平台。积极采用“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技术,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大数据技术,加快推进广播影视“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建设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云平台和媒资存储管理云平台,建设面向多个播出系统、多种传播渠道、多类用户终端的广播影视综合制播云平台和IPTV、互联网电视等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强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方位对接、融合式发展。同时,积极利用新一代制播平台,加快发展高清电视、4K超高清电视、3D电视、4K数字电影和3D电影,加强数字内容开发和网络视听节目生产,提供高质量、多媒体、全媒体的数字内容服务,满足用户多平台、多终端、多样化的收听收看需求。
(二)创新传输方式、再造传输业务流程,提升广播影视传输覆盖和业务承载能力。以全功能全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和方向,全面推进传输覆盖网络数字化,统筹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步伐,提高广电网络对三网融合业务和跨域型新兴业务的承载能力。加快无线网络数字化进程,建设全国各级电视节目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络,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推动数字声音广播技术标准制订和试验播出。加快直播卫星技术应用,开发推送点播等新业务,拓展行业服务新领域。增强数字拷贝卫星传输分发技术业务能力,提升电影服务管理技术水平。积极推动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为开展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服务,满足“随时随地看电视”的用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三)创新服务方式、再造服务业务流程,提升融合服务能力、全面改善用户体验。围绕丰富广播影视新业态,运用大数据、智能引擎、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构建“云化、开放、统一、扁平、可管可控”的广播影视业务平台,实现内容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即时互动、监测监管的全流程一体化运行,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着眼于全面改善用户体验,积极研究用户终端消费心理和使用偏好,加快推进广播影视服务智能化。一是终端智能化。积极研究突破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和智能机顶盒等核心技术,创新智能电视终端形态,建立智能电视标准体系,制订智能电视终端标准,研发并推广使用标准化智能化终端机顶盒和电视一体机,实现用一个遥控器简单、便捷地控制机顶盒、电视机等多种终端,改善用户的服务体验。二是家庭服务智能化。基于智能电视终端和广播电视业务平台,推动开展跨屏智能电视融合服务,提供远程视频采集监控、家用电器智能管理等智能家居服务。三是社会服务智能化。推进广电业务平台与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和交通、医疗、教育等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实现家庭与社区、社会的互联互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创新管理方式、再造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全面增强广播影视监管能力,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积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面向全新的广播影视生产、传输和服务方式与业务流程,加快构建安全、开放、统一、可重构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跨业务、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等全流程可视化智能管理;创新监管体制和机制,加快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统筹兼顾的高效率、高性能监管平台,实现监测、监管、指挥、调度四位一体和内容、机构、运营、效果统一协调;努力掌握应用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信息化的核心关键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广播影视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维系统化规范化,用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保障。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