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味”驱“四风”

以“四味”驱“四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此次活动主要任务是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四风”问题关乎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人心向背,干部工作好不好,群众最知其中滋味,干部身上要带“四种味”,驱除“四风”,做好党的工作,让群众满意。

以专家味驱形式主义之风。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要精通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身上要带一点“专家味”,当一名“行家里手”。做事做到点子上,办事办到心坎里,在推进各项工作时,上情与下情相结合,内情与外情相结合,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做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多谱为民谋利的真篇章,少写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以泥土味驱官僚主义之风。干部提拔交流,环境换了、工作性质换了,个别干部心态就换了,认为和老百姓呆在一起有些“掉价”了,与自己的“身份”格格不入了,身上的“泥土味”没了,群众也就“闻”不出谁是“父母官”了,更谈不上支持、拥护了。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和衣食父母,要常到基层走走,田间地头的活要会干,炕头灶尾的呱要会拉,农家土屋的饭要能吃,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要明白“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鞋底的泥有多厚,群众的根基就有多牢。以清新的“泥土味”贴近群众,杜绝官僚主义与群众的隔阂,永葆党员干部本色。

以汗水味驱享乐主义之风。汗水味就是乐于拼搏、讲奉献。无论是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还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小岗村的沈浩,还是垆上村的张广秀,都是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典范,他们勤干事、多干事,始终为民排忧解难,踏踏实实埋头,扎扎实实践行,以过硬的本领和过人的成绩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尊重。领导干部就是要有这么一种“拼命三郎”精神,不能深陷享乐主义的泥淖,要时刻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责任田”,培育出“拥护之花”。

以莲香味驱奢靡之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从俭出,恶从奢始”、“当生活过于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铮铮古训,如雷贯耳,但生活中,却有那么一部分干部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糖衣炮弹前缴械投降,在骄奢淫逸中越陷越深,极度自我膨胀,“铜臭”遍身而不以为然,最终没能走到“善终”那一步。究其原因,是在是非面前没有保持清醒头脑,在利益面前没有紧绷廉洁奉公的弦,丢了“莲香味”难保“囫囵身”,刘云山同志强调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照镜子”,就是要及时反思,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自身缺点,才能仰首无愧于党;“正衣冠”,就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慎小、慎微、慎独、慎言、慎行,才能俯身亲近于民;“洗洗澡、治治病”,就是加强对权利、金钱、人生、付出、收获的再认识,洗掉身上的奢靡气,洗出一身莲香味,防毒祛病。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