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廉政环境
记者:我们注意到,报告提出检察机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请具体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负责人: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自觉将反贪污贿赂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紧紧围绕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重大决策部署,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查办工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廉政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针对一些行业和领域“潜规则”盛行,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的情况,2006年中央作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部署。检察机关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积极参加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重点查办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2008年以来,共立案侦查各类商业贿赂犯罪案件56963件。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制定司法解释,明确了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具体意见。
二是积极参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为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确保政府投资安全,2009年9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检察机关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立足自身职能,切实加大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力度。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在项目审批、招标投标、规划调整、资金使用、质量监管等环节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6575件。
三是持续开展查办涉农贪污贿赂犯罪专项工作。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从2008年5月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连续两年部署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2012年2月又组织开展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专项工作。各地检察机关重点围绕征地补偿、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社保、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环节和领域,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68152件,依法查办了一批涉嫌虚报冒领、截留侵吞、中饱私囊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今年初,这项工作被统一纳入到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结合执法办案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
记者:从国际经验看,反腐败不仅要注意惩治,而且要注重预防。检察机关在预防贪污贿赂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负责人:在惩治腐败的同时积极预防腐败,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也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党中央明确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表明,反腐败机构要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在依法查办案件的同时,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紧密结合执法办案,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努力遏制和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
一是积极提出预防检察建议。结合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针对贪污贿赂犯罪多发易发的行业、部门和单位,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建议,推动健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消除贪污贿赂犯罪隐患。5年多来,全国检察机关提出了17.8万多件预防建议。
二是深入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与中央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各大新闻媒体协同配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大采访、大宣传活动。推进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警示教育基地2727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警示教育模式和网络。积极推动预防职务犯罪进党校和行政学院,作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内容。评选预防职务犯罪的优秀廉政短片和公益广告,培育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一体,具有鲜明检察特色的预防文化。
三是扎实推进专项预防工作。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都投资兴建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我们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贪污贿赂犯罪发案特点,积极开展专项预防工作,努力防止“工程上马、干部落马”,高检院对“南水北调工程”等100个重大预防项目进行了挂牌督办。
四是普遍建立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这项制度建立于2010年。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办案,认真分析职务犯罪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深挖带有源头性、根本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预防对策,每年形成综合报告提交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研究和落实检察机关的预防建议提出要求、作出部署。
构建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举报体系
记者:报告中讲到,检察机关查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线索30%以上来源于群众举报。请问在加强举报工作方面,检察机关有什么举措?
负责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开展反贪污贿赂工作,是检察机关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2009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对举报线索的受理、管理、审查、答复以及保护举报人、奖励举报有功人员等作出系统明确的规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拓宽和畅通举报渠道。为方便群众举报,在统一设立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6月开通了全国统一的12309举报电话,举报网站新域名“““.12309.g°“.“″同时启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1161个检察院建立网上举报平台,群众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拨打电话或者登录网站进行本地或异地举报,从而构建起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举报体系。对新闻媒体及网络舆情反映的腐败问题也及时依法处理,引导网络举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是落实实名举报答复和举报奖励制度。对实名举报优先办理、及时答复,对侦破案件有功的实名举报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
三是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在举报线索流转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有效防止失泄密现象发生。对打击报复或者指使他人打击报复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举报人因受打击报复,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名誉损害、财产损失的,支持其依法提出赔偿请求,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加强举报线索管理。实行线索集中统一管理、集体评估、定期清理和分析处理、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等制度,防止有案不办、压案不查。
五是建立举报不实澄清制度。对经查证举报失实、给被举报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消除影响,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