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基础与主攻方向(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基础与主攻方向(2)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近年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为认识不一、利益冲突、体制问题和法律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主要表现为目前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任务尚未完成(截至2011年底,全民所有制企业仍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5.5%,从业人员占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17.0%)和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企业中国有股权比重——按国有资产总量占企业净资产总量的比重来估算——为79.6%,且从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略有上升)等问题。

新时期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仅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国有股权和国有资本布局的动态调整,使国有企业成为完整、独立的市场主体,优化国家公共资源布局结构并提升其经营效率,提高国民经济效率、协调发展能力及国家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成以下几个具体任务:

——要对国有企业按照所属的行业和领域及其产业经济属性实施分类管理,大多数领域中的国有企业要完成公司制改造;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大多数国有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类型、规模和能力,相应地选择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和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等合适方式实现股权多元化。十五届四中全会“除少数需要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都要实现股权多元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应该得到彻底落实。

——在竞争中动态调整、逐步降低竞争性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比重,促进多元化、提高流动性,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产业领域转向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等社会公共产品领域,向真正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建立有效的国有资本配置机制与动态的国有股权调整机制,明确不同领域的国有股权调整的决策主体、条件、程序和方式方法,赋予中小型国有企业国有股权更强的流动性和调整灵活性。

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的证券化,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途径和重点任务;大型国企深化产权改革主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整体上市两条途径;中小型国企深化产权改革的路径主要是进入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上述举措和共同努力,促进国有企业成为有效率和具竞争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只是国有资本的载体。我国国有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将逐步从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国有经济改革的重点相应地要从国有企业转向国有资本。通过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利用资本的流动性和国有资本的公共性,通过调整国有资本的投向实现“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效益,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主要存在国有资产隶属关系“条块分割”、国有资产资本化程度不足、国有资本流动性不足等三大问题。“条块分割”体制导致部门利益、地区和行业壁垒,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导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产流动性差、运营效率低等问题;还导致相关管理政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国有资产难以产生聚合效应,不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资本化程度不足和国有资本流动性不足成为制约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性问题。产权结构单一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不少问题,股权多元化程度不高导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任务没有完成,股权多元化不足导致国有资本流动性不足。

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并通过动态调整国有资本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升国家竞争力。具体而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