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加强版限娱令”背后的家长式善意(3)

【案例】“加强版限娱令”背后的家长式善意(3)

30%新闻科教文化节目

会什么时候播?

“三更半夜”

据透露,“以后深夜12点之后会看到大量人文社会类节目。因为黄金档肯定是给电视剧和综艺的,抢占收视率市场最基本的做法是让白天收视率往前冲。比如很多台白天播出《喜羊羊》、《爱情公寓》等强收视节目。所以规定要播出的30%新闻、科教、文化节目会放到深夜时段。这些节目和综艺比起来,制作成本不高。很多知识分子其实都是深夜看节目,以前湖南卫视深夜有《零点锋云》、浙江卫视有《人文深呼吸》,这些节目以后会变成卫视常态节目。”

至于“通知”中关于跨年演唱会的限制,业内人士分析,“其实早前‘节俭令’下来之后跨年和各台春晚已经在降温了。比如中秋晚会,除了浙江台好声音演唱会、湖南台晚会之外,江苏台这么喜欢做晚会的台都没有做。已经降温了。”

解读广电总局新规:加强版限娱令不妥

有限制更有保护

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文件称之为“加强版限娱令”,其实不妥,有些传闻也并不准确,如“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四档”,就严重有误,它疏漏了“黄金时段”这一重要前提,而非黄金时段其实不在受限范围。但从今年播出情况来看,真正进入黄金时段的只有《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两档。若从数量上看,明年有四档歌唱类节目能进黄金档,这限制就不能说比今年更加严格,反而让更多节目看到了新机遇,《快乐男声》、《我是歌手》、《全能星战》、《最美和声》等今年都未进入黄金档。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指出:“每季度总局通过评议会择优选择一档歌唱类选拔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余不得安排在19:30-22:30之间播出”,这既有限制更有保护,这将改变以往10多档歌唱类节目在暑期扎堆的现象,将限制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保证好节目能在“择优”中胜出。通知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这有助于让恶性循环的引进版权“一窝蜂”大大降温,更有效保护自主创新的原创节目,对解决目前电视创新不足、克隆抄袭海外的弊病有益。至于重要节假日期间电视晚会每日不超过3台,这同样体现了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的精神,这与10多台跨年晚会恶拼相比,它保护的是良性竞争的荧屏秩序。

是“限娱”还是“还账”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有一条新规是,进一步扩大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新闻、经济、文化、科教、生活服务、动画和少儿、纪录片、对农等类型节目的播出比例,总播出时长按周计算不少于30%,并指出“道德建设类节目需安排在6:00-24:00之间播出。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平均每天8:00-21:3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动画或少儿节目。”

有媒体称,由于新规在播出比例上有30%的严格限制,由此计算出每日有7个半小时不能再播出电视剧和综艺等节目,这似乎为“加强版限娱令”的说法找到了理由。但实际上,这30%的其他类型节目是荧屏长期欠缺的,而目前各台面临的紧急问题是要填补这30%的空当,以形成丰富多样的荧屏格局。其实这是一笔不该欠缺的欠账,与其说这是“限娱”,还不如说是“还账”。

据说,上哪儿找那么多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等节目,一时成了各台当务之急。其实,真要填补这30%的荧屏空当对于一些制作实力强大的一线卫视来说并不难,仅东方卫视每天播出的新闻节目就达4个半小时,何况,还有更多类型节目可供选择;二、三线卫视虽然一时难以填补这30%,其实也可通过购买、重播等来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纪录片、动画片、科教片等市场空间变大了,就有助于这些节目的成长。这一新规的最大意义恐怕就在于构建起更为健康的荧屏生态,有益于节目的内容多元化和题材多样性。否则,荧屏上除了娱乐还是娱乐,一家独大,类型单一,这实在是一大悲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