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县委书记被偷拍”背后的官场生态引深思(4)

【案例】“县委书记被偷拍”背后的官场生态引深思(4)

分析到这里,问题就明朗了。作为浸淫官场多年、熟知官场潜规则的这3名公职人员,深知县委书记拥有庞大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受到的监督是有限的、甚至是存在盲区的。于是,他们利用这片监督的盲区,架起了监视的摄像头。

不得不说,“监视县委书记”是在制度反腐缺失前提下,出现的一种扭曲的社会现象,它反证出在现行社会大环境下,公权力巨大的利益想像空间和变现能力。试问,倘若县委书记被置于健全的监督框架下,他的公职行为、权力运行曝光于阳光之下,那这3名公职人员的偷拍行为是无法带来巨大的个人利益的,只有利益的诱惑大于可能的法律风险时,他们才会铤而走险,而这一切,只有不受制约的权力才能实现。

无论是重庆的性爱视频案,还是湖南麻阳的“监视县委书记”案,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公权力监督机制的尴尬。历史和事实无数次提醒我们: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干部窃听县委书记被判刑的反思

三干部窃听县委书记,目的是为了提拔而窃听要挟。三干部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严重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其行为可恶可耻,理应受到道德的审判和法律的惩处。然而,此案最值得反思的不仅是三干部,县委书记也要反思,整个社会都该反思。

选拔和提拔干部,本有严格程序,不是县委书记一个人说了算,而三干部为啥想到窃听县委书记,这其中肯定有原因。一者,该县委书记之前是否有违规提拔干部的行为?三干部看到其他人尝到了甜头,此举仅为效仿?二者,县委书记是否喜欢搞“一言堂”,在干部的选拔和提拔问题上一锤定音?干部只要搞定了县委书记,就会官运亨通、心想事成?三者,县委书记是否与三干部有“渊源”,或有承诺没有兑现?三干部居然想出如何狠招和毒招?四者,县委书记是否自身不干不净,早有把柄落在他人手里?如果本身是清白的,窃听窃照又能“窃”到什么呢?

鲁迅说过,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但是,由于三干部的行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由于不少一把手做出的事情实在超乎人们想象,所以,公众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带着反向情绪、采取逆向思维,对一些事情盘根问底。其实,公众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一把手,做任何事情本来就该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为官者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众的这种想法,或许对县委书记胡佳武不公平,但胡书记大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千万不可迁怒于公众。把公众的揣测当警示和提醒,对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和官场路,有百利而无一害。

多年前,县委书记就有“险位书记”的叫法。《人民网》上有篇文章《县委书记:请管好你关键的一只脚》中说:“有权力就有风险,县委书记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险位’书记、‘高危’书记。夸张一点来说,从任职那一天起,县委书记就有一只脚站在了监狱里面……” 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就是县委书记权力太大。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如果权力太多又没有约束,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出来。吉林省白山市原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李铁成,在担任靖宇县委书记期间,6年里将全县500余名干部调整了840余人次,收受贿赂114万余元。你看这个县委书记,最大的特点是“调整干部”,最大的本事是“收受贿赂”,有言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此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发生三干部窃听县委书记的事情,难道不值得整个社会警醒吗?

新华社的报道中称,三名被告都不服判决,表示将向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这个“上诉”值得玩味,是否在向公众和社会透露某些信息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