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动员模式:特征与挑战

传统社会动员模式:特征与挑战

社会动员: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社会动员是指执政者通过多种方式调动社会中的资源、人力及精神以实现其政治意图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中的社会动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模式初步形成的阶段。党将社会动员与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相结合,社会动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的利器,以宣传鼓动为主要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将全民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为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党将社会动员广泛运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当中的时期。 这一时期,党依靠社会动员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和“五反”、知识分子界的思想改造等运动,以及之后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运动。这些动员在短期内扫清了旧社会的封建残余力量,整肃了社会环境,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为迅速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以及文革等运动中,社会动员成为政治领袖凭个人意愿发动运动的重要手段,在激发了民众狂热的同时,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传统社会动员模式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动员模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治理方式的社会动员。由于国家统一、政权稳定、党及领袖的威信高,因此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具有高度号召力的社会动员模式,其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社会动员的客体高度整合,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固而缺少流动性的社会结构,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极高,社会控制严密,以党政机关自上而下的层级式单向推进为主,在基层依靠单位制推广。这也为党开展全民社会动员提供了适宜的社会基础,一呼百应成为现实。

第二,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动员动力系统,社会动员的主体单一,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尤其是以具有高度个人权威和影响力的政治领袖为中心,产生了巨大的动员效应,人为推动的色彩浓厚。党的社会动员在极广泛的范围内能够行之有效,形成全能主义的社会动员模式。

第三,社会动员方式通常与政治运动相结合,政治色彩浓厚,以思想动员为主导,依托强化意识形态统一思想来促成一致的行动。社会动员通过掌握大众媒体、统一宣传口径,以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媒体宣传、树立典型等多样化方式展开。

第四,社会动员以效率原则为优先,疾风骤雨、雷厉风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时间内汇聚资源实现政治意图,无一不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抗美援朝运动就是集全民之力抗击美帝国主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