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价值观的特征与建构

网络时代价值观的特征与建构

当前,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普及正处于一个空前快速的扩张期,海量的信息数据、纷繁的文化生态、多元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重视互联网之于人的心理、认知、趣味和价值取向等的深层影响。

  从网上到网下,互联网全面渗透社会生活

现阶段,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优势平台,其媒体属性不断得到强化,互联网正由信息“转载”“引用”“整合”的平台向新闻“原创”“首发”“评论”的平台转变。如今,中央新闻网站、大型门户网站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时事的主渠道,互联网媒体的地位获得了各方认可。

与此同时,互联网增强了个体的能动性和话语权。随着云计算研发和应用步伐的加快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即时生产、实时交互和自由流动。个人“随手拍”“微博晒”让“随时随地、现场直播”成为“家常便饭”。藉此,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突发事件的信息源头,“草根话语”的权重明显增强。

社交网络也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人际关系格局。微博不仅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围观改变中国”的典型案例,同时推动信息生成和传播进入“碎片化、个性化、分众化”时代,“微营销”“微电影”“微小说”的出现,则让“微概念”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而微信的应用,则建立了全新的网上人际群落,使人们的数字化生存体验更加丰富、立体、多样。

  由外在到内在,互联网深刻影响价值观念 

深化认知和宣泄情绪共生。“深度网民”(网龄长、网络应用和依赖程度较深的网民)拥有完整深入的网络体验,能够高效获取信息,紧跟社会节奏,对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较为深刻,言行普遍理性、克制。而“一般网民”则更多地把网络看作娱乐、实用的工具,侧重于对即时需求和个体宣泄的满足,其网上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化特征。特别是在网络舆论此起彼伏的当下,这一特征容易被放大。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