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中国周边外交将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全方位、多机制、多牵引整体推进。从领域上看,完整性和系统性更加突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将进一步同安全合作、人文社会交流共同推进;从机制上看,多种机制各有优势、开放兼容、相得益彰,已有的中俄印对话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东盟(10+1)机制、东亚峰会、亚信会议、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及提议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地区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将成为重要平台;从牵引上看,动力更加强劲,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跨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连接东亚与南亚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以及包含其中的覆盖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智力的互联互通建设,诸如中国-中亚油气管道的C线和D线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巴公路、中国-东盟高铁“黄金走廊”建设等,这些构想的实施都将为整个地区范围内的全面交融和深度整合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在这些思想和举措的实践作用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将朝着更加多维立体、深层频密的方向发展。区域内外各种力量将随之不同程度地调整政策和重组关系,进而推动地区政治生态和国际格局孕育新形态。
由此,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稳固的周边将为中国国际战略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依托。这不仅将为中国与美国在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和推进合作提供有利条件,为中国与区域内的俄罗斯、印度、东盟等战略力量之间进行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合作拓展空间,为中国与区域外的巴西、英、法、德等国的互动提供更多动力;同时将使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旋律,使不断深入发展的合作为解决分歧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进而压缩和抑制干扰合作的杂音和噪音;还将为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扩大合作提供更多机遇。此外,随着2014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在上海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的多边外交将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所有这些因素都将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展开营造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
在此环境下,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将为世界的发展释放更多机遇。特别是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的大市场、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的投资来源地、40亿人次的出境游客来源地,这些都将给世界的发展注入更多因素。加上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国际环境的塑造将由此迈向新高度。□ 文/高祖贵(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