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在工作上的表现,与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思想路线背道而驰,其实质是为了保全或获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目前,一些地方组织尤其是乡镇与县一级组织,在 GDP、财政收入、国民收入等核心领域,出现无奈式、联合式、邀功式与攀比式等浮夸现象。其主要根源是过于偏重GDP等考核指标、统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领导者的政绩观扭曲、考核指标与领导者任用挂钩,以及惩治力度不够等。对此,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目前地方基层组织出现的几种浮夸现象
无奈式浮夸。无奈式浮夸是指一些地方领导者无法完成 GDP等指标时而进行的被动浮夸。这些领导者往往因为自身能力、环境、条件等多重因素不足导致无法完成指标,出于自身保护,而无可奈何地虚报、谎报政绩。这种浮夸主要体现在GDP、财政收入等领域内。浮夸幅度往往就是指标要求与事实绩效之间的差距。指标越大,差距越大,浮夸越大。目前,这种浮夸具有典型性。主要根源是GDP等指标的刚性考核与问责,以及领导者自身党性不纯,缺少实事求是精神,为了追求政绩,追求晋升与荣誉等,不惜夸大,牺牲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
联合式浮夸。联合式浮夸是指那些地方部门之间、领导之间联手进行的浮夸。它与无奈式浮夸有相似之处,都是在指标无法完成时,无可奈何地虚浮夸大。最大特点是少数地方县级政府、统计局、乡镇政府联合造假。幕后的主要推动者往往是县级核心领导,或指示,或暗示地方统计局按照上级指标要求,闭门造车,制造两套数据,两套标准,一个交上级,一个真实数据供地方考核使用。一些地市级政府获知县级浮夸的政绩数据,有时虽然明知数据不实,但为了本市和领导者自身的形象与绩效,往往默认。这种浮夸将对宏观决策造成危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其根源是统计机构的体制不顺,独立性不够,地方政府既是领导者与监督者,又是独立统计的干预者。
邀功式浮夸。邀功式浮夸是指一些地方领导者在追求政绩过程中形成的浮夸。这些领导者或者好大喜功,盲目追求政绩,或者过分夸大主观条件和其它有利条件,对事物的规律性,尤其是经济规律认识不够,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目标与指标等。如不切实际的GDP发展目标、经济翻番目标。其根源是这些领导者急功近利,又受主观主义影响,脱离群众,不切实际。
攀比式浮夸。攀比式浮夸是少数地方领导与领导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攀比形成的浮夸,是一种有意识的浮夸。这种浮夸与前几种浮夸有很大区别,它的直接原因既不是GDP指标的压力,也不完全是为了追求政绩,而是出于不平衡的心理攀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