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潜规则
在8家招待费过亿的央企中,有5家是建筑公司,它们就是有“五大央企建筑公司”之称的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水电、葛洲坝和中国化学。这5家建筑公司去年合计产生招待费为22.35亿元,平均每天支出612万元。
“招待费用过高,确实是建筑行业的‘通病’。”中铁建一位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建筑企业形成了一股风气,“你要接工程,想赚钱,就得送礼,谁钱多谁好办事,人家并不一定非要选择央企。”
这位知情人士称,业务招待费可以说是建筑业的“潜规则”,“你要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就要花大钱去维护关系网,而且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庞杂,招待费越多。”
建筑工程的发包、转包更是根据油水多少,价码明确。财经评论员叶檀表示,在这其中,央企也需要行贿,从以往的案例来看,贿赂高达发包费的30%以上。之前有媒体报道称,中铁电气化局为了中标向莆线和京九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该局副总经理李汝军公关原南昌铁路局邵力平就花费300万元。
“铁道施工很难干。”前述知情人士称,铁道建设单位与基层政府维系关系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铁路修到哪里,就得请到哪里。”只有这样,修铁路与沿线村民发生纠纷时,县里和镇上的政府人员以及村委会领导等才会更积极地来协调矛盾。另外,“接待不好下来视察的铁道部门,就有可能以后拿不到招标;得罪了监理方,工程质量就有可能被否定。”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一位原铁道部官员介绍表示,在高铁大规模建设之前,铁路工程招投标领域相对干净,“那时候工程基本是由中铁和中铁建旗下的各个工程局做,由于每年的铁路投资量不大,能做工程的也就是铁路路内的企业,因此铁道部一般是一碗水端平,制定这段由这个局做,那段由那个局做,当然会免不了有领导打招呼的现象,但总体还是规范的。”
而事情起变化是在2005年前后,随着铁路投资的迅猛增加,大量高铁工程项目上马,原铁道部旗下的工程局干不过来。前述官员称,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为了搞活这一市场,把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中交集团这些公司也引入铁路建设领域,同时,大量的工程中介也开始出现,包括丁书苗、郑朋这些巨鳄和难以计数的小中介,工程层层非法转包也随之沉渣泛起。
从年报上看,民企的招待费似乎远低于国企。不过,业内人士透露事实并非如此。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由于税收抵扣原因,民企招待费只会少报不会多报。”他透露,一些民营企业家为了得到大型基建项目,送礼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这点在罗金宝案件中就可以看出。而用于“招待”的经费通过做账,可以轻而易举进入了成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