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误区(4)

林毅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误区(4)

刘胜军(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刚才林毅夫教授提出的三个误区,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大家不要把任何问题绝对化。但我觉得在中国目前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这样的误区,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误区,相反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新的误区。具体而言,比如说第一个投资和消费,我们说从投资转到消费驱动的增长,并不是说抛弃投资,这是同意的,我们不能忘记现在中国的问题就是因为投资过度。我们知道现在中国面临产能过剩问题。马克思说过,生产方式决定了分配方式,我们现在采取投资驱动模式,带来的分配结果一定是政府和企业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样的后果是:一方面投资越来越高,产能越来越大,但居民没有足够能力消费,必然带来产能过剩的危机。要消除这一危机,就要把GDP中投资和消费降到一个适度的比例。

第二个关于投资和创新的关系,我当然也同意。但必须看到,我们现在的投资过度怎么产生的?现在投资过度,其实林教授也提到很大原因是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一方面带来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带来了对于企业创新的抑制,因为环境污染成本低,企业没有动力去创新。

第三点对于政府和市场关系来讲,我觉得中国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而这个基础设施的过剩又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生很大的经济风险。将来应该通过市场的力量,政府需要做规划,后续让市场来做。

我之所以对林毅夫教授一些观点不是很赞同,主要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转型的当口,如果提出所谓三个误区的观点,那么刚好迎合了某些政府官员的心理诉求。他们就没有压力、动力推动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所以我们看林毅夫这个观点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样的建议可能会给经济转型带来的影响。

林毅夫:李维森认为投资很重要,但是他认为问题是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我认为,他分析的三个角度是对的,企业、政府、房地产。我们即使现在经济当中已经有很多产能过剩,但是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我们过去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是连接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集中在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但是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地铁、管网,加上环境改善,这些都需要投资。

房地产这方面,我们还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但必须避免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不是我们的支柱产业,农村人变成城市人,需要住房,而且如果说我们收入能够保持7%至8%的增长,收入增加了以后,对住房需求还是会增长。所以从这三个角度来看,我觉得仍有投资空间,我们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