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升级版动力源 (4)

中国经济升级版动力源 (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升级合力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从城乡看,6亿多城镇人口与6亿多农民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区域发展差距是巨大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逐步缩小这两大差距正是发展的潜力和富民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6%,首次超过东部地区,截止到2012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年全面超过东部地区,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势头得到遏制的同时,区域经济增长极也不断涌现,呈现出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不断破土而出的新局面。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带继续在全国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地区、江浙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完成了东部沿海地区新一轮战略布局,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广西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成为引领中西部地区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此外,随着中央扶持力度的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等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也显著增强。随着我国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版图的形成,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协同推动作用也将日益增强。

改善民生激发群众活力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6000美元,人民群众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大为提高,民生领域巨大的内需潜力正在加快释放。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民生发展滞后必然会阻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够顺利推进、取得成功。加强民生建设,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