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科学编制规划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从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个维度,系统阐释“十五五”规划编制的战略导向与实践路径,深入剖析稳中求进、系统观念等规律性原则的运用方法,生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文章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行动框架。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接续制定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战略规划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五年规划编制实施,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高质量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以高水平规划统筹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后,车辆行驶在黄茅海大桥上(2024年12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体现时代性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必须坚持胸怀“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一是立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态势。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只有敏锐把握外部环境的战略走向,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安全能力,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二是深入研判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趋势。当今世界,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更加激烈。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只有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要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三是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明确部署,清晰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对各方面的目标任务,要深入分析论证,确保科学精准、能够如期实现。要统筹谋划,抓住关键性、决定性因素,把握好节奏和进度,注重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与整体目标保持取向一致性。
2025年6月1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辉富 摄)
把握规律性
编制实施中长期规划,凝聚着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汇集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在编制实施中长期规划时,要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既稳字当头,保持定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又以进促稳,综合施策,确保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中长期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需要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同时,也要聚焦发展阶段中的重点,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要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全面规划又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三是坚持需求引领。时代创造需求,需求孕育目标。在编制实施中长期规划时,既要坚持目标导向,提出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增强规划的方向性、引导性;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增强规划的精准性、实效性。既从宏伟目标倒推,厘清各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既以目标为着眼点,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以问题为着力点,精准施策、精确发力。
四是坚持人民立场。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要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制定政策,做到规划为了人民、规划编制依靠人民、规划实施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是坚持建章立制。编制实施中长期规划,要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有力有序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系,构建发展规划与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机制,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富于创造性
编制实施规划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交相辉映的过程。
一是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理论引领规划,规划指导实践,规划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环节。党的创新理论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指引规划制定实施有效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指引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的科学指南。这一重要思想包含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充分保证五年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科学性。
二是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方向,规范经营主体行为,这为在五年规划中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指明了方向。在内容上,五年规划既要推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有效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服务,以有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在实施上,要坚持分类推进,对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对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安全保障等任务,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调控社会资源推动目标任务实现。
三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在谋划顶层设计的过程中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广泛听取意见,有效找准问题、吸收新鲜经验,提升规划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好地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五年规划实施要根据各方面意见及时优化完善,在动态监测、中期评估过程中,充分体现各方面反馈意见,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落地见效的任务举措。同时,进一步创新在规划编制实施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断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迈出坚实步伐。
作者 | 王军
责编 | 王静静
校对 | 翟婧
审核 | 于川、张凌洁
监审 | 彭亚南、刘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