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因素研究

国际政治中的软权力因素研究

一、国际政治中软权力的内涵与特征

1.软权力的内涵

顾名思义,“软权力”是相对于“硬权力”而言的。约瑟夫·奈认为,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世界权力的变革”和“权力性质的变化”。过去,对一个大国的考验是其在战争中的实力,而今天,实力的界定不再强调军事力量和征服,技术、教育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在国际权力中正变得日益重要。在以前尤其是冷战时期,硬权力是东西方对抗的核心,特别是大国之间使用军事力量来平衡国际体系的实力地位。现实主义注重的也是硬权力的作用。现如今,随着美国和苏联全球军事对抗的结束,经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世界变革的情况下,所有国家,包括美国,要学会通过新的权力源泉来实现其目标:操作全球相互依存,管理国际体系结构,共享人类文化价值。约瑟夫·奈把这种新的权力源泉称作“软权力”。“软权力”的新的表现形式日新月异,特别是在文化、教育等方面,“软权力”的性质是无法用传统的地缘政治学来解释和评估的。

2.软权力的特征

(1)软权力通过非强制性和吸引性起作用软权力往往是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等非强制性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等强迫的方式来起作用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在现如今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传播它们所主张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它们所倚仗的文化战略。西方的文化产品由于加入了高科技因素而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吸引力是一个相对便宜并且有效的“软权力”资源,它们可以不用付出很大的成本而取得很大收益。拥有软资源的国家放射出影响力,它使得外部的相关行为者都受到这种放射力的影响,以至于这个国家可借此达到其国际战略目的。

(2)软权力具有非垄断性和扩散性

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文化和知识是不能垄断的,文化和知识越是传播,软权力越大;越垄断,力量就越小。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而如果封闭或垄断一种文化,那么就不能使它构成软权力的基本的支柱。硬权力的资源如核武器和领土主权的占有等,只能是被某些国家独占。而软权力的基本资源不同于硬权力的基本资源,它不能被其他政治实体所垄断。正如约瑟夫·奈所说:“如果将软权力定义为对其他行为体价值观念的影响,并非只有国家才可以垄断这种权力。”

(3)软权力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一国不单是靠硬权力而是注重发挥自身的软权力优势来影响和改变他国,那么,这种影响要比只使用硬权力所产生的影响深刻得多。这是因为硬权力的影响一般是一种硬性的,它是通过威慑和强制来起作用的,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征服一个国家的一切。相反的软权力的效果是深刻的无形的,它可以彻底的吸引并同化一个国家。它无形并且难以防范,国家不能忽视软权力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

(4)软权力与硬权力相互影响,软权力效用的发挥需要有硬权力的支持

其一,硬权力可以产生软权力。物质上的成功会使得其文化和意识形态更加具有吸引力;相反的如果一国的经济和军事衰落,那么它不仅丧失了硬权力,也丧失了部分影响他国的能力和部分吸引力。其二,软权力能够加强硬权力的效用。历史上,弱小国家经常联合起来,平衡和限制强国的权力。但如果强国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也拥有强大的软权力,这样,在弱小国家的眼中,大国就不再是威胁而是一种吸引,小国结成联盟平衡大国的局面就很难会出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软权力加强了硬权力的效用。其三,软权力效用的发挥需要硬权力的支撑。硬权力强大的国家一般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比如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它并没有出兵占领其他国家,但却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二、软权力在国家崛起中的作用

1.文化吸引力是国家崛起的有力条件

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事实证明,强大的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并取得国际竞争力的动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极力倡导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就是一种文化吸引力的扩张与渗透。约瑟夫·奈也认为“高雅文化的交流时不时为美国创造了软力量”,而“流行文化的吸引力帮助美国达到了重要的外交政策目标”,例子之一,就是二战后欧洲民主的重建。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的建立是旨在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经济和军事手段,但流行文化也发挥了作用。

2.民族凝聚力是国家崛起的内在基础

民族凝聚力就是把民族全体成员团结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并确保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它是属于精神上的,虽然这种精神软权力只是影响到实力的发挥情况,而不会影响权力的本身。但是,有时候它却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正如摩根索所说的那样,国民性是会影响到国家政权的,因为那些在平时和战时为国家办事的人,制定、执行和支持国家政策的人,选举和被选举的人,造成舆论、产生舆论和消费舆论的人,都或多或少带有构成国民性的理智和道德特性的烙印。从历史上看,一个弱小民族如果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往往能够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相反,一个民族的分裂和内部斗争则会引起国家的灭亡。二战初期,中国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然而,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华各民族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高昂的民族士气。中国在卫国战争中能够战胜强大的日本法西斯,这与中国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分不开的。约瑟夫·奈也在其著作中指出:“美国社会质量的下降或不得人心的内政能削弱我们的吸引力,既而威胁我们的软力量。”

3.制度创新力是国家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

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创新力又称创新能力。创新力按主体分,最常提及的有国家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且存在多个衡量创新能力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制度的不断创新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其他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纵观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法国乃至现在的美国,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里居于国际格局的主导地位,这与他们在各方面都有着制度的创新十分不开的。比如英国,从颁布《大宪章》明确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到《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到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这其中制度创新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由于制度的不断创新,英国才能创造出“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4.国际制度塑造力是国家崛起的重要平台

国际制度主要是指: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体,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规范与组织彼此关系的原则、准则、程序以及规则,是国际社会交往以及社会秩序赖以展开及形成的规则与规范”。国家合法的有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是一个国家对国际制度的创建和参与。“国际制度不仅是大国手中的工具,也是国际社会的整体融合需要的一种秩序,乃至某种程度上是国际社会的价值判断。国际制度不仅是一种主观需求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国际制度对于国际政治来说有巨大的作用,它的作用表现在作为衡量国际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塑造或影响国际行为的一种尺度,主要体现在服务、规范、惩罚、示范等作用。一个国家如果要获得他国的尊重,那么它就必须自觉遵守国际规则,只有在制度框架内定义国家利益,才能对国家的国际战略选择起到影响和示范作用。同时,合法性是国际制度的另一个特点。这种合法性来源于大部分国家的广泛参与。因此,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确立和参与良好的国际制度的话,势必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从而获得支持,赢得尊重。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5.

[2]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3.

[3]约瑟夫·奈.软力量[M].吴晓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36.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