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点:理直多典有思想(6)

毛泽东文风的鲜明特点:理直多典有思想(6)

唐朝未闻官吏禁带眷属事,整个历史也未闻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离家”一诗便作为断定古代官吏禁带眷属的充分证明。自从听了那次你谈到此事以后,总觉不甚妥当。请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睡不着觉,偶触及此事,故写了这些,以供参考。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一个领袖首先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了很多书的人,一个熟悉自己民族典籍的人。一个不会自己母语的公民是不合格的公民,一个不熟悉祖国典籍的领导者是不合格的领袖。毛泽东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典故,仅《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共引用成语、典故342条。

第二个原因是不脱离革命实践。

他的文章是用血与火写成的,是中国革命的写照。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凡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经历的大事,毛泽东的文章中几乎都写到了。如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一次内战时期的根据地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日斗争(《论持久战》),解放战争时期推翻蒋家王朝的斗争(《将革命进行到底》)。甚至一些重要的事件都有专门文章。如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从建党到建国,他参与了中国革命的全过程,这是一个最波澜壮阔的时期。所以,他的文章不像马恩那样是纯理论,也不像中共的早期领袖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那样还不脱文人相,他深入到军事、政治活动中又与工农更密切地接触。这既丰富了他的思想,也丰富了他的语言。

第三个原因是亲自动手。

不管什么样的天才,读了多少书,经历了多少活动,你要转化为文章,还是得亲自去写,多写,常写,熟能生巧,逐渐掌握规律。毛泽东特别强调领导亲自动手。他在1948年草拟的《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一文中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由书记负责(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每两个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1958年《工作方法六十条》第38条规定:“不可以一切依赖秘书”,“要以自己动手为主,别人辅助为辅”。

毛泽东的一生是写作的一生,他用笔杆子打天下,写公文、论文、新闻,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文体。毛泽东在西柏坡期间,一年时间亲手拟电报408封,指挥了三大战役,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现在,西柏坡纪念馆将这些电报装饰成一个大走廊,是一个很壮观的时光隧道,我们走在其中,又回到了那个岁月。读书、革命、写作这是毛泽东三位一体的人生。

近年来,我们党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改文风的要求,提倡“短、实、新”,去除“假、大、空”。其实,在此方面,今天的领导干部可以从毛泽东的文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要学做文,先学做人。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现在的问题是假风盛行,不只是做文假,而且做人假,做事假,假人做假文,假事靠假文。要想恢复好传统,先破这个“假”字。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干部认为讲大话、空话、套话、歌功颂德的话最保险,不会犯错误;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现在,干部队伍中作秀风气很盛。没有学问,装学问,让秘书查典故写稿子,讲话背稿子,急着在报上发文章,出书,写传记,编日记,图虚名。这样何谈写文章,更不可能写出毛泽东式的文章。毛泽东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他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他从不作秀,不装,不假。他在八大开幕词中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获得一致好评和热烈的掌声。他不掠人之美,立即说这不是我的话,是一个年轻人,我的秘书田家英写的稿。

第二条是去读书。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乏一些干部本来没有读多少书,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干部或高级干部,到了领导岗位上也不知道赶快去读书补补课,自以为学问也同步见长。还是腹中空空,拿什么来写大文章?读书是获得精神营养,就像吃饭一样,别人不能代替。读书写作是生命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为政的一部分。古人讲“立功、立德、立言”。

第三条是亲自动手。如毛泽东要求的不要秘书代劳。特别是署名文章一定要自己写。如果不会写就不要写。现在问题是不少干部,不写文章,却争署名,要留名。抢着发文章,争版面,托人送稿子,拼书出。朱镕基出版他的讲话实录时特别声明:秘书代写的一篇不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